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習近平兩會時刻丨“要把博物館事業搞好”

發佈時間:2024-03-10 09:44:42 |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 作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3月5日,在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向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三個小故事。

——2007年,南京考古人員在漢府街車站發現一段古城墻,經考證是東晉建康宮城遺址。市裏隨即調整原地塊用途並進行原址保護,建成了六朝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有一面落地窗,是觀賞城市美景、感受歷史文化的窗口,也是連接古今未來的公共文化空間。去年經網友推薦,這扇窗登上熱搜。今年春節,這扇窗還貼上別具一格的“龍年窗花”,吸引更多遊客市民打卡拍照。

——2020年,六朝博物館啟動“小青蓮”志願服務項目,目前已有240多名孩子參與到守護國寶文物、宣傳文化故事的行列中。孩子們通過志願服務參與守護國寶文物、宣傳文化故事,也在心中埋下保護文化遺産的種子,成為未來文化保護傳承的堅實力量。

這三個故事,跨越十餘年,講述了六朝博物館的建設故事——始於一場“意外”的發現,得益於精心的保護與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有感而發:“南京的博物館還是很有看頭的,六朝古都,還有後面的明代、清代,東西還是很多的。博物館很重要,我從小就愛看博物館,小時候北京的博物館我差不多都看過了。”

多年來,六朝博物館的文博工作者將流落在外的明城墻磚一塊塊徵集起來,收回了40多萬塊。這是全國6000多家博物館守護文物的一個生動縮影。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承載的是歷史記憶,傳承的是綿長文脈。

六朝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遺址博物館,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統的專題博物館。

踏入博物館,從東晉的俑群、南朝的青瓷蓮花尊中,觀眾能感受到歷史的溫度;當志願者們聲情並茂地講述1000多年前的歷史時,觀眾也被帶入到遙遠的時空隧道中,與嵇康飲酒,與王羲之對話。

博物館向社會大眾提供了具象歷史情景,形成一種強勁的文化普及力量。

“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系,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把博物館事業搞好。

博物館也是一項大事業。

過去一年,讓從事文博事業30多年的宋燕記憶深刻。2023年,南京接待遊客2億多人次,全市博物館就接待了3448萬人次。

把文博工作與文旅整合統一起來,可以更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人文與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年前,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佈置下一道題目——“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都是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這裡面的人文經濟學。”

人文經濟強調以人為本,在經濟活動中既要見“數”見“物”更要見“人”。剛剛過去的春節,人們逛博物館、買非遺産品、賞新片、去旅行。

在江蘇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花燈綴滿小橋,紅色的貨攤隨著古街巷綿延,遊客在江南年俗中領略傳統文化魅力。僅春節假期前三天,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累計客流量超過40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從博物館“研學熱”到文化街區成“頂流”,“文化味”與“煙火氣”有機融合,充實了人們的精神需求,也為繁榮文旅市場、推動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百步之內,必有芳草。”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蘇州平江路考察時講到的這句話,既是對過去江蘇文明積澱、文化發展的讚譽肯定,也是各地做好文博和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應有的不懈追求。

監製丨耿志民

製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執筆丨程昱

視覺丨江雨航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