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寧靜在某檔綜藝中的一句話,讓“微短劇”再次引發熱議。
“那些狗血短劇,我付費追了一百多集,真的很上頭!”
寧靜不是個例。在橫店變成“豎店”的當下,“一部短劇賺一億”的暴富神話比比皆是,周星馳、王晶等名導的入局更是為微短劇的野蠻生長添了一把火。
“七天拍完、八天破億”的背後,微短劇所形成的新業態被文娛從業者們緊密關注,成為2024年全國兩會的熱議話題。
微短劇的野蠻生長
短短幾年,微短劇迎來井噴式爆發。
據《2023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了267.65%。2023年,《贅婿無雙》以小成本撬動一億充值;2024開年,《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日充值量網傳突破兩千萬。
從窩囊贅婿逆襲,到灰姑娘戀上霸總,這類節奏緊湊、爽點不斷的微短劇成為新一代“潮流快餐”。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原藝術副總監趙冬苓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微短劇走紅的關鍵在於創作者敏銳地把握觀眾的情緒點和爽點。微短劇的出現將對傳統影視劇造成衝擊,長劇集編劇應正面應對挑戰,爭取將劇本寫得更好。
全國政協委員張凱麗持相同意見。她強調,短劇與電視劇應當各美其美。短劇對電視劇既是挑戰,也是推動。電視劇必須自強,做大做好,兩者共同發展。
此外,張凱麗向媒體透露,在今年的提案中,她將建議推動影視微短劇行業良性發展,加強微短劇現實主義題材創作,設立相關評獎機制,讓“大流量”成為“正能量”。
微短劇輻射文旅産業
“來上海,怎麼能不到和平飯店,嘗嘗寶總泡飯和排骨年糕!”
《繁花》讓黃河路成為上海“頂流”,《狂飆》加速廣東江門文旅“狂飆”,影視+文旅的組合拳早已成為文旅賽道突破口。
相比投資動輒數億的影視劇,微短劇成本低、製作週期短。地方文旅早已頻頻試水,福建福鼎市推出《山海情 福鼎行》、山西省推出《心靈奇旅》、重慶市推出《溫度》等微短劇。
遊客在和平飯店門前拍照留念。中新網記者 湯彥俊 攝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王麗萍指出,微短劇既要講好故事也要融合文旅。成功的微短劇往往融合了地域特色和精彩故事,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她談到,隨著政策扶持和技術發展,創作者們有了更多機會和挑戰,他們需要努力打造更具影響力和持久力的作品,以實現網紅到長紅的轉變。
去蕪存菁,講述更多更好的中國故事
野蠻生長,往往伴隨著泥沙俱下。
誕生至今,微短劇不乏口碑佳作:《逃出大英博物館》引發文物保護熱潮;《二十九》盡顯職業女性魅力;《東欄雪》憑東方美學出圈……
然而,良莠不齊一直是微短劇的行業痛點。2023年11月,《黑蓮花上位手冊》上線一週之內被平台下架。
隨後,微信方發佈公告,稱其“渲染不良價值觀,混淆是非觀念,破壞平臺良好生態”。此後,微信、抖音、快手三大短視頻平臺接連出手,下架多部違規作品。
一次下架,一個警醒。一路狂奔的“快餐式”微短劇,在創作上容易走捷徑、走歪路。“擦邊”題材看似輕鬆收穫流量,對行業生態的破壞卻不可逆轉。
全國政協委員馮遠征表示,短劇是“潮流快餐”,新生事物的生命力向來有待考證。藝術品需要“品”,而“品”則需要時間。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直言,作為風口行業,微短劇行業記憶體在抄襲等不規範亂象。應建立專門機構加強監管,多方協調進行專項整治,就行業的短板和問題提供更多服務。
一直以來,微短劇都被視為影視界的“科技與狠活”——能下飯但欠美味。當市場呼籲“更有營養”的作品出現時,微短劇也應提質升級,向精品化邁進,爭取從“網紅”變“長紅”。
去蕪存菁,方能致遠。相信未來,微短劇必將滿載蓬勃的生命力,講述更多更好的中國故事。(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