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熱鬧的春節檔,票房為何能創下新紀錄?

發佈時間:2024-02-20 08:53:3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上官雲 | 責任編輯:謝榮宇

今年的春節檔很熱鬧。雖無傳統意義上的“大片”壓陣,但《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等影片主創陣容亮眼,有賈玲、沈騰等頗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而且上映後也不乏熱度。

春節檔歷來被視為“黃金檔期”,曾出現過多部爆款電影,但巨大的檔期紅利,意味著更為激烈的競爭。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影片中,有的票房領先,關注度攀升;也有的果斷選擇撤檔,另擇良機。

什麼樣的電影才能獲得觀眾青睞?春節檔的票房表現,會對全年電影票房走勢産生怎樣的影響?

票房為何能創下新高?

盤點一下龍年春節檔上映的影片,不少都含有喜劇元素,內容則輻射體育、娛樂行業等現實題材,給觀眾留下了比較充足的選擇空間。

據媒體消息,根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2024年春節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國電影票房為80.16億元,觀影人次為1.63億,相比2023年春節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別增長了18.47%和26.36%,均創造了同檔期新的紀錄。

貓眼娛樂市場分析師賴力認為,今年春節檔週期較長,而且春節假期包括了情人節在內,因此情人節(大年初五)當天票房相比前一天有明顯漲幅,一定程度上抬升了大盤。

另外,賴力告訴中新網記者,今年春節檔影片的整體口碑也是近五年最好的,票價降低、內容優質,以及行銷、票補等多方因素綜合,共同助力今年票房創下新高。

縱向的影片維度上,春節檔的高票房成績,也離不開第一陣營的頭部效應。

《2024春節檔電影數據洞察》顯示,今年春節檔每人平均觀影1.19部,“頭部效應”明顯,《熱辣滾燙》與《飛馳人生2》購票重合率近17%。

《熱辣滾燙》。片方供圖

而且,今年春節檔首次出現四部“10億票房俱樂部”影片,其中《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兩部影片實現人群破圈,均斬獲超20億票房,對春節檔票房起到顯著拉升作用。

頭部電影,因何勝出?

從數量上來看,春節檔上映的影片不算少,但熱度基本被《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熊出沒?逆轉時空》《第二十條》這四部片子攬入手中。

比如,《飛馳人生2》拿下過票房日冠;《熱辣滾燙》數天內話題不斷;《第二十條》口碑逆襲;《熊出沒?逆轉時空》則憑藉穩定的觀眾群體以及積攢的IP熱度,悶聲賺大錢。

頭部影片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在春節檔啟幕之前,《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就是相對來説比較被業內看好的影片,演員票房號召力比較強,上映首日票房一度咬得很緊。

《飛馳人生2》講述了昔日冠軍車手張馳的故事。因為種種原因,如今的張馳成了駕校教練,過著落魄的生活,與老朋友的對話搞笑又心酸,有夢想,但只能藏在心底。

直到有一天,在“老頭樂”車廠廠長的贊助下,他帶頭組建了一個草臺班子,準備參加巴音布魯克拉力賽,改裝賽車,放棄、堅持……在賽場上,張馳最後戰勝了自己。

圖片來源:電影《飛馳人生2》官方微網志

《熱辣滾燙》的內容也不難理解。樂瑩有點宅,對生活曾感到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她經歷過人生的低谷與考驗,憑藉自己的努力,重塑自信,贏得理解與尊重。

至於“熊出沒”系列電影,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一批黏性很高的受眾粉絲。今年的《熊出沒?逆轉時空》也是IP十週年的新作,本身就具備比較紮實的IP基礎和號召力。

賴力認為,春節檔具備很強的“闔家歡”觀影屬性,而《熊出沒》系列電影一直都保持著比較不錯的口碑,主題豐富多樣,符闔家庭觀眾的觀影需求。

幾家歡喜幾家愁?

不過,春節檔雖然是公認的熱門檔期,但擠進這條賽道的電影,未必都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一個例子就是,今年春節檔有四部影片相繼撤檔。其中,《黃貔:天降財神貓》與《八戒之天蓬下界》票房都不太理想,被《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等熱門影片遠遠甩在後邊。

如此多的影片撤檔,一度牽扯出排片等方面的討論,也從一個側面顯示了電影市場的不確定性。春節檔有著巨大的紅利,但競爭激烈,對影片品質、宣發的精準度等往往要求更高。

影片選擇撤檔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無論何時,故事有立意有創新,宣發實事求是等等,都是影視作品贏得好口碑的關鍵因素。畢竟,觀眾都希望能看到製作精良、誠意滿滿的好電影。

賴力表示,考慮到春節檔之後的各大檔期,新片定檔數量仍比較有限、檔期內影片“馬太效應”加劇、且冷熱檔期之間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今年電影市場依然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龍年春節檔的票房成績相當不錯,這無疑給2024年電影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讓很多人對接下來電影市場的表現充滿了期待。(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