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2023“為人類造福·與絲路對話”活動舉行

發佈時間:2023-12-07 09:17:0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 | 責任編輯:吳一凡

12月6日,由中國外文局所屬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巴基斯坦巴中學會、G-Global國際秘書處協會(哈薩克)、印尼中國友好協會、歐盟亞洲中心、泰中“一帶一路”合作研究中心、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北京華聲國際傳媒中心共同主辦的2023“為人類造福·與絲路對話”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

image.png

▲對話會現場。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高岸明,巴基斯坦參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巴中學會主席穆沙希德·侯賽因·賽義德,G-Global國際秘書處主席謝裏克·努格爾別科夫出席會議並致辭。歐盟亞洲中心副主席、斯洛維尼亞前副總理、前歐盟交通運輸專員維奧萊塔·布爾克,巴基斯坦國際問題專家、原巴陸軍准將阿卜杜·拉赫曼,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席吳恒燦,美國國際商會主席霍姆斯·斯托納以及12位中外智庫專家出席會議,圍繞“傳承絲路文化共促人民福祉”主題進行發言。

image.png

▲高岸明致辭。

高岸明指出,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拉近了中國與共建國家民眾心與心的距離,將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持續推向深入。“一帶一路”根植歷史,因應現實,開創未來,促進文明價值共通、文明成果共用,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起文明的合力。中國外文局長期致力於中外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未來將全力支援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與相關智庫機構繼續就共建“一帶一路”開展交流對話,推動各方智力合作和知識分享不斷邁上新臺階。

image.png

▲穆沙希德·侯賽因·賽義德致辭。

穆沙希德·侯賽因·賽義德指出,絲綢之路可以造福全人類。古代絲綢之路是全球化的第一個範例,連接不同大陸的文明。“一帶一路”是21世紀最重要的倡議,通過中巴經濟走廊等旗艦型項目讓全球4億人擺脫貧困。“一帶一路”作為國際合作新平臺,通過共同規劃、共建共用,實現更加開放的發展前景。當前東西方不同敘事形成鮮明對比,在多極化世界我們需要多元化的回應,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好朋友,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新的世界。

image.png

▲謝裏克·努格爾別科夫致辭。

謝裏克·努格爾別科夫表示,G-Global國際秘書處協會(哈薩克)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其提出的相關成果已經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刻,世界各地發生衝突或戰爭,當領導人無法找到共同點,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影響力減弱時,迫切需要共同搭建民間外交平臺,服務於人民外交,並擴展到歐亞大陸和亞太地區的各個國家,積極促進“一帶一路”相關項目推進。

image.png

▲大會發言嘉賓。

維奧萊塔·布爾克指出,面對烏卡時代的全球性挑戰,需要共同探索包容和平的解決思路。“一帶一路”與過去相連,蘊含了深刻的智慧。歐亞大陸各領域交流對中西文化産生深遠影響。我們應發揮各自優勢,重振絲路精神,拉緊合作紐帶,發揚對話精神,指導共同行動,推動建立團結、繁榮、和諧的世界。

阿卜杜·拉赫曼在大會發言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助推巴基斯坦現代化轉型變革,通過中巴經濟走廊基礎設施、産業合作和特別經濟區建設創造就業機會,增加人民福祉。巴有能力掌控好地區局勢,實現更安全、更團結地發展。我們應加強社交媒體力量和知識産品供給,持續提升軟聯通水準,更好推動民心相通和互利共贏。

吳恒燦在大會發言中指出,明年是中馬建交50週年,調查顯示馬來西亞對中國的喜歡度、關注度、認同度和信任度排名靠前,700多萬華人在厚植中馬友好情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馬在文化教育、經貿合作、交通基建、綠色投資、“兩國雙園”、資金融通等領域開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是世界友好的標誌性模範。

霍姆斯·斯托納在大會發言中指出,科技把世界聯繫在一起,讓各國人民相知相交,對人類未來發展具有關鍵意義。人類正在經歷最具革命性的時代,隨著科技不斷進化和發展,技術連接為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打開新的視野和新的大門,人們的生活將更加便捷,溝通將更加清晰和簡潔,從而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會上,《中國式現代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南亞畫卷》研究報告發佈。該報告是當研院與巴中學會開展聯合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系列報告之一。

報告從巴基斯坦的視角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結合中國與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案例,分析攜手同行現代化對南亞國家的重要意義,並對中國和南亞國家加強現代化發展合作提出了思考建議。相信這一代表作將為中巴雙方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推動兩國開展更加緊密的對話合作提供借鑒和啟示,為推進世界共同現代化建設進程貢獻更多智庫力量。

報告發佈後,來自高校智庫、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的12位專家學者就加強絲路文化交流,促進全人類共同發展發表了各自的觀點與看法。

image.png

▲“絲路文化”圓桌對話發言嘉賓。

印度印中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經濟學家薩奇夫認為,印度和中國在推動實現現代化方面有很多共同之處,中印雙邊關係非常重要。從印度的角度來思考中國式現代化和“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加強對話交流,增強雙邊互信,重視國際傳播,回應國際社會關切。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藝術協會副主席舒勇提出打造更多國際性文化標識,以“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符號推動文化相通,助力“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引領下,把“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美好景象呈現給世界。

獅子山共和國駐華公使羅格認為,中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斷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形成了中塞友好公路、外交培訓學院、朱巴大橋等一批標誌性項目。未來,希望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各項政策落地實施,形成更多的合作成果。

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雪兵表示,“一帶一路”以共同發展共用未來,倡議作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開啟了中國與全球經濟發展的新篇章,是最受歡迎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國際公共産品,未來應打造更多文化交流平臺,加強軟聯通建設。

印尼和諧文化基金會會長(大道文化研究中心主席)、中國印尼友好協會廖內省與廖內群島省會長黃願字提出,應以文化、教育、中醫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傳播,築牢“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基礎。未來將努力打造文明對話交流平臺,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認為,“一帶一路”解放全球南方生産力,推動改良全球生産關係。中國作為工業文明的集大成者,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並通過補短板、調結構、轉觀念改善全球化體系,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世界共同現代化。

歐亞合作組織金融和銀行業協會駐大中華地區首席代表巴諾夫提出,中醫藥應該被視為全人類的文明財富和與現代科學的重要互補,造福“一帶一路”各國人民。中醫藥在俄羅斯積極推廣、療效顯著,未來應通過俄羅斯光明國際中醫藥港建設,進一步加強中醫藥在俄羅斯的普及和發展。

北京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旭表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邁入以産能合作、農業、社會民生等領域為重點的高品質發展新階段,為巴基斯坦下階段工業化發展提供了動力。中巴經濟走廊應按照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謀求共同發展、守護共同安全。

泰中“一帶一路”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威倫·披差翁帕迪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包容普惠、互利共贏,徹底打破零和博弈的思維局限,讓世界各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互聯互通,讓發展中國家真正參與到了全球治理中。“一帶一路”十年亞太實踐成就了亞太命運共同體、中泰命運共同體,中泰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邁向新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薛力介紹了“一帶一路”政、學、産專家的訪談情況,回顧“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取得的成就、面臨的挑戰並展望未來的前景。提出未來要聚焦重點國家、區域和項目推動“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

歐盟亞洲中心副主任馬蒂兒認為,歐亞同屬一個大陸,古絲綢之路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一帶一路”倡議連接東西方文明,助力共建各國人民實現自主發展。歐盟全球門戶計劃的目標不僅僅是基建,而是實現全球碳中和,兩者都有同樣而真實的訴求,應共同助力實現更加美好的世界。

巴基斯坦巴中學會執行主任穆斯塔法·賽義德認為,“一帶一路”是最全面、最包容的發展倡議,展示了全球南方國家的共識和願景。“一帶一路”目標是如何架橋而不是築墻,是改革開放2.0版。對於想要實現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共建“一帶一路”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次對話會以“傳承絲路文化共促人民福祉”為主題開展交流,旨在加強各國智庫機構和有識之士對話交流,以絲路文化促進沿線各國的民心相通,為世界共同現代化匯聚更多智慧和力量,推動繪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畫卷。

(供稿、供圖: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