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茅盾文學獎得主楊志軍:“見證者”書寫高原牧區的山鄉巨變

發佈時間:2023-11-24 09:45:55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劉洋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新網西寧11月23日電 題:茅盾文學獎得主楊志軍:“見證者”書寫高原牧區的山鄉巨變

作者 劉洋

“我希望通過《雪山大地》地講述,呈現出父輩們在青藏高原如何生存與發展,如何與當地藏族同胞攜手走向現代化生活的文明歷程。”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楊志軍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圖為楊志軍的個人照片。 楊志軍 供圖

作為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已經走過四十餘年歷程的茅盾文學獎19日晚于茅盾先生的故里——浙江桐鄉烏鎮迎來了第十一屆頒獎禮。楊志軍創作的長篇小説《雪山大地》獲得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作家以父輩與幾代草原建設者的艱辛探索,展現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藏族牧民傳統社會形態、生活樣貌的變遷以及涉藏地區草原發展史。

“通過青藏高原上漢藏兩個家庭相濡以沫的交融,書寫了高海拔地區漢藏幹部和民眾依託‘雪山大地’尋求發展的歷程。”楊志軍説,《雪山大地》超越了一種地域的概念,成為對自然的一種信仰。同時,雪山和大地也是實實在在地存在,通過雪山、草場的變化,感知自然的“語言”和更疊。

出生於青海的作家楊志軍,1976年在《青海日報》任農牧記者時,經常奔走在高原的雪山草原中,看到了許多生態現象,憂慮之餘,他將目光投注回對青藏高原自然生態的失衡和衰退的思考。“蒼茫無際的三江源頭,人與動物自然、生態與發展是當年面對草原沙化問題的關注和思考。”他説,這也是小説中埋藏的一條人與自然交互影響的故事脈絡,真實反映了父輩與牧民解決問題、建設新草原的進程。

“對我來説,這片高海拔的山原已是真正意義上的故鄉,它代表土地滋養、風情融入、血脈聯繫和精神認同。”楊志軍表示,離開青海後,因對故鄉厚土的熱愛,依然堅持每年回到高原牧區采風,“我從城市走向了草原,別人從草原走向了城市。”

“我深刻感受到青藏高原最大的變遷便是傳統意義上的遊牧民正在脫離以往的生存模式,加入了有固定居住地的新牧人或者新市民的行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從一個不斷更新的環境中破土萌發,由此發生的思想觀念和精神世界,讓我們看到了遼闊草原牧區的山鄉巨變。”楊志軍坦言。

“這裡是地理上的青藏高原,也是一代代奉獻者的精神高地。”楊志軍説,環境是他遣詞造句的靈感,“我一如既往地愛著我的故鄉厚土、我的雪山大地。”(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