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智化寺奏響非遺音樂 彰顯北京多元古都文化底蘊

發佈時間:2023-10-16 09:17:5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謝榮宇

中國網北京10月16日訊 (記者 秦金月)10月13至15日,北京文博交流館在智化寺舉辦“聞悟京音——2023年智化寺非遺音樂薈”活動,展示北京市文物局與中央音樂學院“智化寺京音樂傳承與保護”戰略合作協議教學成果。

中央音樂學院、梅蘭芳紀念館、北京市天壇公園管理處、北京市曲劇團、昌平區小湯山鎮後牛坊村花鈸大鼓表演隊等單位展演了北京地區有代表性的非遺音樂節目,以傳統音樂的視角彰顯了北京多元的古都文化底蘊,闡釋了文物與非遺相互依託的密切聯繫。

據悉,2006年至2021年,北京文博交流館已成功舉辦了十屆智化寺音樂文化節,成為北京地區博物館的特色品牌活動和國內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交流展示的重要平臺,為弘揚傳統音樂文化和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活動現場(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10月13日晚,來自首都不同區域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戲曲表演藝術家、青年曲藝演員、音樂學院師生在智化寺同臺展演,音樂涵蓋宮廷音樂、文人音樂、民間音樂等各音樂類型。

昌平區小湯山鎮後牛坊村花鈸大鼓表演隊帶來花鈸大鼓節目,孩子們邊打鈸邊舞蹈,烘托出熱烈歡快的氣氛。來自北京市曲劇團的北京曲劇《龍須溝》選段,展示了唯一在北京這塊土地上誕生的北京地方戲曲劇種,北京人濃厚古樸的京味生活氣息撲面而來。梅花大鼓《百鳥朝鳳》唱腔悠揚婉轉,咬字珠圓玉潤,韻味悠長,雙人雙唱的形式更加新穎。而東道主智化寺京音樂第27代傳承人和中央音樂學院民樂係學生合奏了智化寺京音樂代表曲目打擊樂《河西鈸》和笙管樂《金五山》,展示了館校合作教學的成果,演出服裝和演奏樂器則是根據明代畫作《出警入蹕圖》裏宮廷樂工的服飾、使用的樂器進行仿製以後的首次亮相,再現明代宮廷樂隊的風采與神韻。來自梅蘭芳紀念館的琴簫合奏《關山月》,淳和淡雅,清亮綿遠。“梅派”青衣的第三代傳承人、北京京劇院演員、梅蘭芳京劇團領銜主演、國家一級演員胡文閣與“琴芳梅蘭”組合演繹的京劇《洛神》讓人目不轉瞬,洛神的姿態優雅嫻靜,余韻悠遠的古琴演奏,配合原汁原味的梅派唱腔,以笛、簫等雅樂相輔,以琴、歌相合的方式,實現京劇“梅派”藝術與古琴的對話。天壇神樂署雅樂團帶來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是明清兩代用於國家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國事活動的專用禮儀性樂舞,融禮儀、音樂、歌詞、舞蹈為一體,表現出中華禮樂文明的源遠流長。觀眾在古剎內欣賞古樂的同時,也充分領略了夜色中明代古建築的營造之美。

活動現場(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10月14日和10月15日兩天,北京文博交流館安排了古箏演奏、琵琶演奏、工尺譜抄寫、工尺譜刷印等音樂非遺體驗活動,並組織三場音樂類知識講座,觀眾不僅可以了解傳統音樂文化知識,還可以動手體驗樂器,與傳承人互動交流,近距離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樂趣。

活動現場(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活動現場(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活動現場(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