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接受著名收藏家李曉建重要捐贈

發佈時間:2023-10-13 17:02:5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葛蕾

中國網10月13日訊 “清華藏珍絲繡華章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常設展專題展——清華藏珍﹒織繡展中,展出的百餘件套明清時期代表性織繡品是從館藏數千件紡織品中精心甄選的讓無數觀眾從精美的展品中感嘆于中華“華服美飾”“繡緙畫意”的材之美、工之巧。在該博物館織繡藏品中有一批重要捐贈來自於著名青年收藏家李曉建,這批捐贈一共97件,包括宮廷服飾和絲綢織物兩部分,多為明清時期珍貴絲織品。不僅如此,李曉建和他的家族多次為國內多家博物館提供重要的織繡展品或捐贈,為中國織繡文華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著名青年收藏家李曉建

在採訪中,李曉建講述了他傳承家族織繡事業、並向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捐贈的藏品的初衷:“我對這些藏品的熱愛不止在於擁有它們,更希望更好地展示它們,讓更多人看到中華織繡之美,像我一樣珍愛它們,熱愛中華織繡傳統文化。”在李曉建的捐贈中,有一件清代緙絲雲龍紋蟒袍非常珍貴。緙絲是一種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採用通經回緯的方法織成的平紋織物,因緯線並不橫貫全幅,而僅在需要處與經線交織,故正反兩面如一,在不同色彩的輪廓之間並不相連,憑空背光觀察可見點點孔隙,有如以刀鏤刻而成。最初這種緙織技法是用於毛織物,稱緙毛,至唐代開始將此技法用於絲織品。南宋時期緙絲可模倣書法畫作,風格細膩柔美,具有欣賞性的藝術價值。明清時期才逐漸用於宮廷服飾。此件緙絲蟒袍用藍色熟絲做底色,彩色絲線緙織紋樣,金色絲線緙織五爪蟒紋九尊,品相和工藝都是極其上乘的。

李曉建向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捐贈證書

在李曉建捐贈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絲綢織物中,還有一件清代青緞地牡丹葡萄紋織金錦,也是清代織物中的珍品。錦本是多彩的提花織物,以多層的彩色緯線通梭織成圖案,是中國古代絲織物中最為珍貴的一種,其價如金,古名為錦。而織金是在絲織物中織入金線以顯示花紋的工藝。與緙絲不同的是,織金織物大多屬於緯重組織。金線通常比普通絲線更加名貴,因而常用作重要紋樣中的花緯。此件牡丹葡萄紋織金錦色彩明亮,紋樣活潑,栩栩如生,是清代織物中不可多得的藏品。

李曉建向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捐贈證書

 其實李曉建和他的家族在全國多家博物館都有無償捐贈的義舉,如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北京民族服飾博物館等。談到收藏文化和社會責任,李曉建表示:“受父親影響,我對這些織繡服飾的收藏和傳播肩負著責任,希望和博物館等共同推進織繡藝信的文化傳承。‘捐贈’高校和博物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展覽’。把這些具有文化和歷史意義的物品展示給世人,讓更多人耳聞目睹近距離接觸,感受中國燦爛的織繡藝術和服飾文化。近些年我的藏品在北京服裝學院江南大學等院校和博物館做了多次展覽,師生們都非常喜歡,並表示受益良多。今後我還會做織繡捐贈和展覽等有利於中華文化傳播的事情,把父輩的收藏事業傳承和傳播下去”。(受訪者/供圖)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