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古裝劇該如何創新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發佈時間:2023-10-11 09:32:52 | 來源:文匯報 | 作者:孫芊芊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作者:孫芊芊

近兩年來,國産古裝劇愈發精品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東方美學,通過網際網路走入大眾視野,借助智媒的快捷性、交互性、大眾性,為傳統文化的當代轉化探索出一條青春化、輕鬆化的道路。

古裝影視劇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樣態,融合了華夏曆史記憶和視聽表達藝術,以其題材多樣、內容綜合、畫面唯美、受眾面廣等特徵,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良載體。

近兩年來,相較於以往劇情套路化、服化道雷同化的流水線量産古裝劇,國産古裝劇愈發精品化,涌現了如《星漢燦爛·月升滄海》《夢華錄》《蒼蘭訣》《玉骨遙》《風起洛陽》等優秀劇集。這些古裝劇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東方美學,通過網際網路走入大眾視野,借助智媒的快捷性、交互性、大眾性,為傳統文化的當代轉化探索出一條青春化、輕鬆化的道路。

古裝劇呈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既外顯為視覺符號所承載的要素,又內蘊為劇情構築所依賴的價值體系。細觀近期熱播的優秀古裝劇,必然同時具備外在觀賞性和內在思想性。因此,本文以近兩年具有代表性的古裝劇為分析對象,結合智媒時代語境,從美學的外顯和內蘊兩個方面,探討其在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進步和不足之處,或可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總結有益經驗。

外顯:以服化道細節展示中華審美

跟剛成過去的往事不同,歷史上的往事必須通過各種完全不同於當前生活的服裝和背景才能再現出來。古裝劇的創作,為建構起大眾對古代世界的當代想像,需貫穿寫實、求真、嚴謹的態度,去渲染所涉時期的真實生活和歷史基調,努力打造與之匹配的建築、服裝、粧造、語言、禮儀等生活場景,運用聲畫並貌的鏡頭語言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形”。

在劇集市場整體進入比拼好內容的環境下,服化道千篇一律的古裝劇集已逐漸被市場和觀眾拋棄。這要求主創團隊用心打造場景建築、設計人物造型、深挖歷史細節,真正回歸中國傳統美學。

古裝劇中時空場景的構建,離不開對歷史和地域文化的鑽研。《夢華錄》開拍前,導演前往河南開封府和江南一代的水鄉古鎮進行了大量的考察和采風,以展現“一城宋韻半城水,夢華飄逸伴汴京”的北宋東京城。《蒼蘭訣》以東方水元素為基礎,參考了《楚辭》《山海經》等典籍,構建了水雲天、雲夢澤、蒼鹽海三個時空場景;其中仙界水雲天中“雲中水閣”的形制,是參考了雲岡石窟、山西隰縣小西天、長治觀音堂等中國傳統的萬佛窟形制。《風起洛陽》以GPS圖掃描式還原恢弘的洛陽古都,劇中的南市、不良井、百里府、太初宮、聯昉等重要場景全部實景搭建,總佔地超過四萬多平方米。整部劇共復原場景100多處,服裝、造型各達5000多件,美術道具多達1.5萬多個。

除了用心刻畫大場景,在古裝劇中植入傳統文化時,還講究在細微處見真章。《星漢燦爛》中王侯貴族們在宴席上的喝酒器皿,是帶柄的橢圓小碗。此種食具為漆杯,價格昂貴,優於青銅盃,象徵著特權和財富;《風起洛陽》裏百里弘毅與柳然的婚禮,參照古代書籍中府內賓客高唱迎親、老婦人撒谷豆避三煞、兩小童捧鏡開路辟邪、唐婚女子卻扇掩面等禮儀;為盡可能還原茶百戲,《夢華錄》邀請了福建省非遺茶百戲傳承人進行授課指導,演員本人也做了很多練習。劇中,在女主趙盼兒與茶湯巷胡掌櫃的鬥茶這場戲中,細緻唯美地刻畫了碾茶、熱盞、擊拂、水痕等制茶工藝流程。為贏得鬥茶,趙盼兒還以茶作畫,在順滑的茶湯之上勾勒出花月圖,展現了以茶為畫的茶百戲。《蒼蘭訣》邀請了27位非遺匠人親自指導,在劇中呈現了蘇繡(長珩攜帶的蘭花素帕)、漆藝(女主小蘭花司命殿的錦盒)、團扇及絨花(大婚時女主配飾)、夏布(雲夢澤女子服飾布料)等共計32種非遺傳統工藝,囊括了五大中國非遺藝術。

不過,雖整體服化道水準上升,但當今一些古裝劇卻少了古典的氣韻。具體表現為兩方面:一是源於演員本身。古裝劇最終的呈現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演員的表現力。置身網際網路時代,追求流量和關注無可厚非,但倘若過分看重演員的人氣熱度,忽略演員的業務能力,則會影響劇集的整體品質。如《風起洛陽》,人民網評的官方微網志號一針見血:“如果沒有強大的演員隊伍支撐,再好的作品和內容也會大打折扣。”二是源於後期技術。中國影視後期技術不斷取得突破,體現了社會科技進步,可某種程度上卻便利了“偷懶”行為。有的古裝劇的水下場景採用特效完成,演員入水前後的粧發和衣服絲毫未濕;若演員檔期衝突,就先使用替身,再進行後期摳圖;劇中打鬥戲份依靠特效,演員只需伸伸手指、動動胳膊,難以表現中華傳統武術之美;過度使用濾鏡和磨皮,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感和生活的煙火氣。

藝術的價值應以純粹、真誠為本,而不是只追求商業價值。古裝影視劇創作要堅持做好內容,融合中華傳統美學和當代審美追求,展現中華審美風範。

內蘊:以“大愛大義”彰顯家國情懷

古裝劇在“説古”,也在“論今”。它是現實的鏡像,蘊藏著對現實社會的多義能指,呈現出一定的價值導向。古裝劇的創作,應把握社會脈動和文化肌理,以優秀傳統價值觀,浸潤當代受眾的精神世界。

近幾年國劇“加速出海”,古裝劇為主力軍,如《夢華錄》《蒼蘭訣》《星漢燦爛》先後上線國際知名流媒體網飛。從走出國門的角度來看,具有全人類共同價值、世界觀建構宏大的古裝劇更易引起海外觀眾情感共鳴,塑造中國的大國形象。

以孔孟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文化精神,看重“做人”“踐行人道”,而西方文化更看重“成物”“追尋物理”。《論語·顏淵》篇中記載,樊遲問“仁”,孔子答曰“愛人”。懷有仁愛之心,意味著不再將情與愛視作囿于個人興致的私事,而是視作關乎蒼生的大愛,方能達到生而為人的最高境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崇人與人之間的“情”與“義”,這樣的價值觀恰好可以彌補西方現代性的缺陷。

推崇“愛與大義”,作為中國優秀傳統價值觀,被很多古裝劇吸納為精神內核。《風起洛陽》以守護神都為主線,傳遞了以高秉燭為主的“位卑者”身上“未敢忘憂國”的英雄情懷,最後以武思月等一眾小人物的犧牲成就了國之大家;《玉骨遙》男主角時影的最初那句“學法者何為?以拯黎元危難”既是入門誓言,更是一直貫穿到最終的使命踐行;《蒼蘭訣》倡導“大愛精神”,延續著中國從古至今“天下兼相愛”的思想。女主小蘭花的真實身份是息山神女,背負著止戰、治愈的使命,不惜犧牲自己拯救眾人。難得的是,這部劇並沒有否認“小愛”,而是消解了“愛一人還是愛蒼生”的二元對立。東方青蒼從“愛一人”的愉悅中,慢慢體悟到“愛蒼生”的責任。

然而,某些古裝劇卻弱化了四海八荒的“大世界”,突出了男歡女愛的“小情感”。該類劇集以愛情為主線,用浪漫主義的敘事風格,將“大IP+高顏值男女主+虐戀”視為流量密碼。如《長月燼明》用大量筆墨描寫了男主澹臺燼和女主葉夕霧的分分合合,家國情懷變成了兒女情長。當葉夕霧用犧牲自身仙髓換澹臺燼邪骨,她的出發點不是為拯救蒼生,而是與澹臺燼賭氣“生生世世,不復相見”;澹臺燼身為一國之主,但他“本就不喜歡這個世界”。他關懷黎民百姓,只因想“像她(葉夕霧)那樣試著去愛這個世界”。這種角色設定或是為了加深男女主的感情線,或是為了探討人的矛盾性,但最終表現為男主的“在其位不謀其政”。這種意識形態的雜糅,有悖于中華文化家國為重、大義為先的價值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靜止不變的,而是動態的、流動的。古裝影視劇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影視化表達,既從中華文化中汲取了養分,也是呈現中華文化之美的重要載體。在智媒時代,傳統媒體的單向性、局限性被打破,古裝影視劇得以接受到更多聲音、面向更廣闊市場,同時也迎來更多挑戰。古裝劇創作者應懷揣工匠精神,嚴肅認真研讀史料,融入傳統美學、民族精神,更好承擔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使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副教授、藝術管理系副主任)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