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多地出實招維護演出市場 正常秩序保障觀眾權益

發佈時間:2023-10-10 09:03:16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張天培 | 責任編輯:姜一平

規範票務市場保障觀眾權益

今年以來,演出市場快速恢復發展,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大量增加。在購票平臺上,熱門演出經常一票難求,一些演唱會甚至“開票即售罄”。這些緊俏的門票,卻往往可通過加價的方式,從“黃牛”手中買到。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安部聯合印發通知,為規範演出票務市場出實招——明確大型演出活動實行實名購票和實名入場制度,演出舉辦單位應當建立大型演出活動退票機制,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門票數量不得低於核準觀眾數量的85%。

“新規將從源頭上治理‘黃牛’獲票、倒票、炒票行為。”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説,“黃牛”倒票現象困擾演藝市場許久,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嚴重擾亂票務市場秩序,亟待規範。

“黃牛”票從哪來

主要源自二手收票、網路搶票、非公開售票等

日前,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灞橋分局新築派出所民警在西安奧體中心執勤時發現,張某正在倒賣演唱會門票。經查,張某從某二手平臺上收購了15張當日演唱會門票,來到現場正準備出售時,被警方制止。

“一些演出賽事尚未執行實名制售票,門票可以隨意轉讓,‘黃牛’伺機鑽空子,囤積後進行高價轉賣。”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局長楊有為説。

“有人在網上轉賣自己無法觀看的演出票,如果是熱門演出,我們就會在交易平臺上搶票。”一名曾經從事演出票轉賣的人員透露,“每張票加價情況不定,要看演出類型和火爆程度。”

“有人利用軟體技術,以‘外挂’等方式大量搶票。一般是在網路購票過程中,通過虛假設備提出購票請求。”某票務平臺安全部負責人介紹。

此外,一些大型演出的主辦單位會留出部分票回饋合作方,如贊助商、酒店、航空公司等,場館則會保留一些安保票和工作票,其中部分票可能流入“黃牛”手中。還有個別演出主辦機構或票務平臺為獲取更高利潤,將熱門演出的門票高價交由“黃牛”售賣。

“‘黃牛’會在演出票聚合平臺和電商平臺開店轉賣,通過微網志、微信等社交渠道銷售,或在演出場所周邊兜售。”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大型活動管理處處長陳順利介紹。

“黃牛”為什麼存在

供不應求形成牟利空間,違法行為甄別難、取證難、處罰難

演出票“黃牛”最早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活動主辦方把銷售狀況不佳的剩餘門票低價打包給“黃牛”,以減少經濟損失。同時,由“黃牛”兜售門票,也是演出方進行廣告宣傳的一種手段。

近些年,人們對文化産品的需求增強,一些熱門演出因市場需求量大,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

從事30餘年大型演出運營的馮進(化名)告訴記者:“經紀公司為了維護明星形象,通常不願意提高票價。部分演出主辦方為了抵消高額成本,謀求更大利益,會選擇與‘黃牛’聯手抬升票價。”

記者了解到,一場熱門演出,中心位置的票價在2000元左右,而二次轉手後可達到5000—10000元,甚至更高。正常票務銷售平臺的“秒光”和“黃牛”渠道的高價,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黃牛’違法行為甄別難、取證難、處罰難。”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大型活動安全保衛和槍爆危化監管支隊大型活動保衛大隊大隊長葉果説。在演出現場,“黃牛”群體混跡於人群中,流動性強、隱蔽性高;在網際網路上,“黃牛”群體多以轉賣“二維碼”電子票的形式倒賣,交易分散、快速,執法難度大、成本高。

“黃牛”亂象怎麼治

多地探索全環節實名制,嚴格票務監督管理

“根據近日出臺的通知,演出舉辦單位公開銷售的門票數量,不得低於核準觀眾數量的85%,這將大大壓縮‘黃牛’的倒票空間。”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維護演出市場正常秩序,需要文旅、公安、網信等部門協同發力,依規嚴格票務監督管理,防止出現內外勾結、違規銷售、囤積居奇或利用職務便利謀私等現象。

今年以來,多地多部門積極協同配合,從票源管理、規範售票、現場執法、行業自律等方面加強管理。北京、上海、浙江、廣西等地對大型熱門演出活動實行實名制,並制定了相應的退票規則。從實踐效果看,實名制提高了非法倒票門檻。

“觀眾在官方售票渠道購票需綁定身份資訊,活動當天經現場核驗人證資訊一致後方可入場。同時,在銷售期間的所有退票,將回流到票務平臺集中公開銷售。”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大型活動安全管理支隊二大隊大隊長李曉銘介紹,“所有工作人員提前將身份資訊錄入後臺綁定,入場時進行人證核驗。”

4月起,北京多部門聯合發起為期5個月的打擊演出票務市場“黃牛”非法倒票專項整治工作。“在熱門演出現場,我們組織便衣警力,按照分片包乾的原則開展打擊。”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五支隊三中隊副中隊長張研介紹。

此外,警方提醒,購買演出門票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要警惕一些不法分子以倒票為幌子實施詐騙。比如,發送虛假網站連結要求購票人通過網站付款,進入的卻是釣魚網站;要求購票人先付定金,收到門票後再付尾款,騙子收到定金後,直接拉黑購票人。(記者 張天培)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