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2023國際城市媒體北京論壇中外記者參訪大運河 探尋中華千年文脈

發佈時間:2023-10-14 14:02: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和海佳 | 責任編輯:姜壹平

中國網北京10月14日訊(記者 和海佳)昨天,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2023國際城市媒體北京論壇邀請來自義大利、希臘、埃及等近40個國家80余名國際媒體記者參訪世界文化遺産大運河,了解北京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産的實踐經驗,共促文明交流互鑒。

國際媒體記者參訪世界文化遺産大運河。

國際媒體參訪團首先來到“三廟一塔”古建築群。“三廟一塔”是通州古城的核心區,也是國內唯一的三教合一建築群。在燃燈塔下,各國記者實地了解京杭大運河的悠久歷史,見證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新氣象。

運河千年,碧波依舊。國際城市媒體參訪團隨後登上游船,在如畫清波上感受運河文化,了解京杭大運河北京通州段的保護利用成果。

在遊船過程中,原北京古代建築研究所所長侯兆年、北京石刻博物館研究員王曉靜為國際媒體採訪團介紹了大運河北京段的整體情況。北京7處世界文化遺産中的大運河,始建於西元前486年,自北向南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涉及沿線8個省市27座城市,全長2700公里,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都産生了深遠影響。中國大運河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國際媒體記者參訪世界文化遺産大運河。

大運河北京段空間跨度充裕,歷史底蘊深厚,生態環境優美,擁有豐富的遺産點。2018年,北京市發佈《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按照文化之帶、生態之帶、産業之帶、協同發展之帶四個戰略定位,不斷深挖“大運河文化”內涵,努力將大運河打造成為文化之河、生態之河、發展之河、民生之河、融合之河,成為副中心最鮮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外國媒體記者紛紛表示,在遊覽過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北京對大運河文化遺産的活化開發,整條運河文化帶都呈現出勃勃生機。

據悉,2023“國際城市媒體北京論壇”以“文明互鑒 文明共興——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為主題。該論壇旨在推進中外媒體互通互鑒、合作共贏,展示北京建設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最新成果。活動期間,國際媒體參訪團陸續參訪頤和園、大運河、天壇等在京世界文化遺産,觀摩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崑曲表演,感受新時代北京的“古韻新風”,了解北京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産的實踐經驗,感知新時代首都發展。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