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聽書而不是看書?

發佈時間:2023-09-27 09:23:06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阿嫻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作者:阿嫻

當你路過健身步道、公園裏的爺爺奶奶時,總是能聽到他們的手機裏大聲播放著武俠小説。如今,聽書這項老少皆宜的活動席捲了全部年齡段的人,只需一個耳機就能排解上班族、學生黨路上漫長又無聊的時光。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聽書而不是看書?聽書時知識真的能進腦子嗎?會比看書更有效率嗎?

在閱讀和聽書過程中 大腦對於資訊的語義處理是相同的

首先,我們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聽書而不是看書?

傳統的閱讀方式幾乎需要我們全神貫注,在繁忙的生活中,人們很難抽出大量的時間來閱讀書籍,但聽書卻給了我們更多的自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充分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知識,同時也讓眼睛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而看書是一種需要將書面資訊和語言理解結合起來的更高水準的認知處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學家克裏斯汀·維勒默博士説道:“持續的閱讀練習可以增強你的溝通能力,並提高詞彙量、推理能力、注意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已有的研究也表明,閱讀可以促進同理心、社會感知和情商。”

那麼,在閱讀和聽書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對於資訊的語義處理是相同的嗎?

答案是肯定的。

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志願者聽勞拉·希倫布蘭德寫的一本關於二戰的非小説類書籍《堅不可摧》的部分內容,而第二組人則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相同的部分,第三組則同時閱讀和聆聽。之後,每個志願者都參加了一個測試他們的理解力和記憶力的實驗。結果發現,閱讀、聽書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當然,可能有人認為這種實驗不嚴謹。後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進一步從大腦層面上探討聽書和讀書的區別。他們邀請志願者聽和閱讀相同的故事,並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對大腦掃描,創建了可以準確反映大腦的哪些部分會做出反應的互動式3D語義圖。

結果發現,當他們比較一個人在聽書和閱讀同一段文字時的語義腦圖時,這份地圖亮起的區域塊幾乎相同。也就是説,但是,人們也發現由於聽書的時候手頭上經常在忙其他事情,所以相比于讀書,更容易走神。

人們在螢幕上閱讀時 並不能像閱讀實體書那樣理解所閱讀的內容

或許有人要問了,既然聽書和看書沒有什麼區別,那麼我看紙質書和電子書會有區別嗎?哪個會讓我們學到更多東西呢?研究表明,人們在螢幕上閱讀時,並不能像閱讀實體書那樣理解所閱讀的內容。

最明顯的例子是,許多學生在考試前翻看的是紙質資料還是電子資料,會對他們的測驗結果産生影響——測試前閱讀紙質材料,考試成績會更高。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也都認為,紙質書閱讀比電子書閱讀更能集中注意力、學習和記憶。

研究人員認為,造成差異的原因或許和紙張的物理特性有關。對於紙張來説,有觸覺和不同頁面的視覺資訊,人們可以將自己所讀內容的記憶與該內容在書中的哪一頁,以及頁面上的哪個位置聯繫起來。

回想一下,你考試的時候會不會回憶起某個知識點在紙質書頁中的位置?

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威林漢姆表示:“當你閱讀一篇敘述性文章時,事件的順序很重要,了解你閱讀的這一頁在書中的位置有助於構建敘述時間線。”雖然電子閱讀器正試圖通過百分比或距離結束的時間長度來告訴你此時的閱讀位置,但似乎並不具有與傳統書籍相同的敘事導向效果,有聲讀物也是。

人們在螢幕上閱讀時 會不由自主地加快閱讀速度

我們習慣在螢幕上閱讀的大部分內容往往是短信和社交媒體的帖子,它們通常很短,也很容易理解。因此,當人們在螢幕上閱讀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加快閱讀速度。

馬利蘭大學的亞歷山大説:“人們眼睛掃過螢幕文字的速度比在紙上閱讀的速度要快,快速瀏覽可能就成為了一種與螢幕閱讀相關的習慣。想像一下,當你打開手機準備閱讀學校的作業,你的大腦可能會習慣性地調動用來瀏覽某書、某瓣、某博帖子的快速閱讀模式。”

亞歷山大還發現,文字長度也很重要。當段落較短時,學生對螢幕上閱讀內容的理解與閱讀紙質書內容一樣多。一旦文章長度超過500個字,他們就會從紙質書中學到更多東西。

即便結果如此,閱讀材料數字化仍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斯塔萬格大學教授對美國和挪威大學教師進行了調查,發現32%的美國教師現在正在用視頻材料取代文本,15%的教師表示正在用音頻替代文本,例如,看TED演講而不是閱讀文章。

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因為學生並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師發佈的閱讀任務。在2015年對18000多名大學畢業生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只有21%的人完成了所有指定的課程閱讀。

(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