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山西聞喜邱家莊大墓戰國早期青銅器礦料或來自豫西

發佈時間:2023-10-12 14:21:1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李新鎖 胡健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社太原10月11日電 (記者李新鎖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1日對外發佈,通過對山西聞喜邱家莊M5001大墓出土青銅器進行鉛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可知戰國早期晉國銅料從南方楚地轉為豫西地區。

歷史上,晉國的存亡年代約在西周初年到戰國中期。邱家莊M5001大墓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的一部分。該墓于2018年至2019年進行發掘,出土銅器377件,大部分為銅容器殘片。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博士研究生談金卓介紹,在M5001墓室以東還有另外兩座大墓,三座墓葬呈“一字型”排列,與新絳柳泉墓地排列相同而規模略大,是山西境內發現的最大的東周時期墓葬。考古學家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斷該墓葬的年代為戰國早期。

談金卓説,過去對晉國青銅器礦料變遷分析多為西周和春秋時期,鮮見對戰國時期晉國礦料變遷的分析。一部分原因是戰國早期晉國已經衰落,經科學發掘與分析的遺存相對較少。

談金卓表示,從目前的礦冶調查來看,長江下游成礦區是古代王朝的重點開發區域,留下了豐富的礦冶遺址,而豫西則鮮見先秦時期的銅錫鉛礦遺址,這一方面是由於過去缺乏調查,另一方面是由於後人採礦行為的破壞。邱家莊M5001年代在晉幽公時期或之前,此時三晉疆域應與春秋末年晉國疆域差異不大,應包括豫西地區北部。豫西地區具有多處大型鉛鋅礦,常見銅鉛共生礦,在政治動蕩的戰國時期,豫西應比長江下游更符合三晉統治者的需要。

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目的已由春秋時期的“爭霸”轉向“兼併”,晉楚戰爭頻仍。此時,三晉地區的冶鐵業有了長足發展,鐵器被引入到戰爭之中,青銅器的征伐功能進一步減弱。晉國此時停止從楚地獲取冶銅礦料,轉而大力開發本地礦山更符合國家利益。

談金卓説,通過科技考古,同時結合豫西地區礦産資源特徵與戰國時期政治經濟形勢,考古團隊認為,豫西地區更可能是邱家莊M5001的銅、鉛礦料來源地。(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