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明互鑒:相互尊重與合作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發佈時間:2023-09-17 11:34:3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張靜

       中國網北京9月16日訊  9月15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文明互鑒:相互尊重與合作發展”平行論壇在北京舉辦。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綱發表開幕致辭,併為文化交流互鑒重要成果《中國關鍵詞:文明互鑒篇》《中國關鍵詞:傳統文化標識篇》多語種版圖書揭幕。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發表開幕致辭並共同為新書發佈揭幕。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發表開幕致辭。北京市政協黨組成員韓子榮主持論壇。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高岸明出席論壇。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位國內外專家學者、文藝界知名人士參會。

論壇現場  主辦方供圖

本論壇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版權局、中國外文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指導與承辦,論壇主題為“交流互鑒促進文明共同進步”。論壇設置嘉賓致辭、嘉賓演講、成果發佈、項目簽約、圓桌對話五個環節,並設置“圖説北京”圖書展和“鏡頭裏的北京”短視頻展。

王綱致辭  主辦方供圖

王綱在致辭中指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引發國際社會熱烈反響、共情共鳴,重要原因在於其順應了人類社會進步的歷史潮流和時代大勢,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增進了解的內在願望和現實需求。置身變亂交織的當今世界,要高擎文明火炬,深化文明互鑒,更好地以文明之光照亮前行之路,關鍵在人,重在人心,需要我們在文明交流中增進理解認知、促進合作發展、實現心意相通。我們應推己及人,合力守護世界文明的“百花園”,在相互欣賞中彼此尊重,在取長補短中共同發展;應以德服人,不斷匯聚和合共生的“公約數”,讓每一次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都成為一次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應肝膽照人,共同探尋應對變局的“新智慧”,從不同文明精華中尋求共存之道、發展之道、共贏之道;應培育新人,賡續傳遞文明互鑒的“接力棒”,進一步打開各國青年相互了解的大門,共同把相知相親、互信互惠的朋友圈做得更大。只要懷著美美與共的初衷,只要堅守民心相通的追求,就一定能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合力開創人類文明的美好未來。

杜佔元致辭  主辦方供圖

杜佔元在致辭中指出,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從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高度深刻闡述了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的相處之道。不同文明孕育的瑰寶都為人類文明的大廈作出了貢獻,都值得尊重;不同文明都面臨現代化時代課題,都需要互學互鑒;不同文明同處一個地球,都需要共同應對當前挑戰。我們要深入挖掘文明內涵,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化對不同文明成果進行多角度闡釋;高度重視科技賦能,利用新技術手段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築牢翻譯橋梁,通過準確傳神的翻譯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充分發揮智庫作用,為文明傳承發展和互學互鑒提供理論支撐。中國外文局願與各國、各界同仁深入交流、深化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豐富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智慧和力量。

曲瑩璞致辭 主辦方供圖

曲瑩璞在致辭中指出,為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應彰顯共同價值,創新宣介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應守護共有財富,凝聚攜手保護文化遺産的強大合力;應拓展共商平臺,促進中外友好交流和民心相通;應構築共用未來,以文明之光照亮人類社會前行之路。我們要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共同打造文明交流互鑒的實踐平臺和傳播平臺,踐行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讓世界更好理解中華文化、促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不斷作出新貢獻。

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聯合國秘書長高級別諮詢委員徐步,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指導委員會主席、雅典大學哲學系教授斯特裏奧斯·維爾維達基斯,法國漢學家、作家柯思婷·佳玥,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約旦駐華大使胡薩姆·侯賽尼,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法國漢學家、中歐美全球倡議發起人高大偉等中外嘉賓作主旨演講。

徐步作主旨演講  主辦方供圖

徐步表示,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文明差異有別,是人類豐富多彩的應有之義。文明交流互鑒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增進了解、建立互信、構築友誼、加強合作的重要基礎。國際社會大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應當攜手同行,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應有貢獻,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不懈努力。

斯特裏奧斯·維爾維達基斯作主旨演講  主辦方供圖

斯特裏奧斯·維爾維達基斯表示,今年2月,習近平主席復信祝賀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成立,表達了對中希文明互鑒活動的大力支援和殷切期望。中希文明互鑒中心致力於研究中希兩大古文明及其影響。我們希望通過該中心的努力,兩國加強在語言、歷史和文化方面的研究,拓展人文交流領域全方位合作,促進民心相通。

柯思婷·佳玥作主旨演講  主辦方供圖

柯思婷·佳玥認為,文化是文明對話的鑰匙,連通著過去、現在與未來。文明互鑒要建立自由、清晰和友好的對話,通過對話進行不同文明間的情感表達與分享,構建通向對方的橋梁。

彭剛作主旨演講   主辦方供圖

彭剛認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要返本開新,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又要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從不同文明中汲取養分;還應弘揚發展群體本位而非個體至上的社會價值觀、以人民為中心而非以資本為中心的發展觀、團結統一而非分化對立的治理觀、天人互益而非征服自然的生態觀、人類命運共同體而非各自為戰的天下觀,推動構建更高更好的文明形態。

胡薩姆·侯賽尼作主旨演講  主辦方供圖

胡薩姆·侯賽尼認為,不同文明之間開展對話,重要的是要承認和肯定每一種文明對人類的貢獻。中國文明史和阿拉伯文明史表明,歷史關係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動和共用的基礎上。絲綢之路是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僅揭示文明之間的共同價值觀,也為中阿關係穩步發展鋪平了道路。他表示,我們有必要向年輕一代介紹中阿文明的歷史關係,並鼓勵他們加強文明合作互鑒。

傅若清作主旨演講  主辦方供圖

傅若清表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時代賦予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他認為,應堅持傳承創新,激發中華文明生機活力;凝聚發展共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化交流互鑒,促進多元文化“美美與共”。

高大偉作主旨演講  主辦方供圖

高大偉認為,文化對話、加強經濟和政治合作、改革全球治理等措施是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保障和平、實現地緣政治平衡的前提。要秉承以建設性和開放性為原則,以解決具體問題為目標,開展務實合作項目;要不懈努力,喚醒人們對普遍性的意識;要以全人類視角為出發點,為當今時代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成果發佈儀式  主辦方供圖

論壇上發佈了文化交流互鑒重要成果《中國關鍵詞:文明互鑒篇》《中國關鍵詞:傳統文化標識篇》多語種版圖書。中宣部副部長王綱,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約旦駐華大使胡薩姆·侯賽尼,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大衛·弗格森共同為新書揭幕。

于運全介紹成果內容  主辦方供圖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在發佈儀式上介紹了成果的主要特點。在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鑒觀和全球文明倡議指引下,依託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綜合優勢,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聯合各方共同研發了“中國關鍵詞”文化文明系列,旨在用理念相通促進中外文明對話,用文明交往講好中華文明故事,用文化標識增進中外民心相通。

簽約儀式  主辦方供圖

論壇期間,中國外文局與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舉行國際傳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約儀式,旨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國際傳播協同協作,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共同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論壇設置三場圓桌對話,分別圍繞“尊重文明多樣性,共建命運共同體”、“藝術為橋,溝通民心”、“電影為媒,連通世界”三個主題展開研討。上合組織副秘書長索海爾•汗、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俄羅斯漢學家索羅寧、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余隆、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菲利普·傑奎琳、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胡智鋒、華納兄弟探索集團副總裁魏克然•錢納、著名導演烏爾善等參與討論。

展覽展示 主辦方供圖

論壇設置圖書展和視頻展。圖書展展臺以天壇為主形象,展示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系列著作、文化名著、北京主題等多語種圖書。短視頻展播放以文化為主題的世界故事,生動展現最新最美最好的中國形象和首都面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