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記者徐娜】“簡牘是寶貝,但簡牘僅僅是放到倉庫裏、研究室裏,那麼它的價值就被埋沒了,只有讓簡牘走向社會,讓大家都了解它,它才能發揮光芒。”蘭州大學文學院強基計劃(古文字學)專業負責人陳曉強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説。
7月31日“簡牘中國”網路主題活動走進蘭州大學,蘭州大學文學院2020級古文字學強基班學生正在認真臨摹了學院整理的簡牘字體,陳冠宇認為,簡牘是墨跡文字,有人物書寫字體飛動的感覺,會有更多觸動,這也是他喜歡臨摹簡牘識墨香的一個原因。
在近兩千年的時間裏,竹木簡牘是最主要的書寫載體之一,這段時期被稱為“簡牘時代”。20世紀以來,全國出土了數量眾多的簡牘,其中甘肅境內出土了6萬餘枚,其中漢簡數量佔絕大部分。簡牘的內容既有官私文書,也有文藝典籍。數萬枚簡牘真實記錄了這一時期的生活風貌。
陳曉強説:“甘肅的簡牘有自身特色,邊關地處沙漠地氣候乾燥,簡牘更容易被保存下來,往來文書較多,有很多瑣碎淩亂的資訊。這就需要有人把它整理、解讀出來,以彰顯它的價值。”
據了解,蘭州大學文學院在古文字學強基計劃同學中推廣讀簡、寫簡效果很好,大家通過集中讀簡,探討懸泉置簡牘收穫平凡的歷史故事,了解了一個時代的生活,從而對簡牘産生了濃厚興趣。基於此,蘭州大學文學院聯合甘肅簡牘博物館推出“蘭山論簡”讀簡班品牌活動,不設專業、不設限制,全體學生只要感興趣都可以參加,從而最大程度推廣簡牘知識。
陳曉強説,在寫簡方面,他不太推薦同學們只臨摹簡牘,還建議同學們同時臨摹其他古文,這樣有助力綜合能力的提升。畢竟簡牘很多是公文性質,從書法鑒賞的角度來説還達不到書法的價值,但是簡牘的內容又生動有趣,可以讓同學們看到史書以外的生活,豐富同學的想像力,所以他認為讀簡和寫簡要有機結合,並且放在古文字學等學科中通盤考慮,才能收穫最大的價值。
解讀簡牘的價值就在於它的日常,可能我們大家平時看到太多的宏大敘事,背後是帝王將相,而簡牘看到的則是百姓的日常、百姓的情感被折射出來,這些都是真實存在過的,這也是除了學術研究以為的另外一種意義。陳曉強進一步解釋。
也正是這份真實吸引著學生對簡牘的探索。陳冠宇總能從讀簡中發現一些新的樂趣和知識,比如了解漢代的醫學、農業、兵器及物價等,甚至有時候能看到古人日常工作中的小趣味,一枚出土公文簡牘的中間就畫了一隻小兔子……普通百姓的生活細節、平凡場景生動的展現出來。
據悉,2021年9月,甘肅簡牘博物館與蘭州大學文學院共同開辦“蘭山論簡”讀簡班,截至今年6月底,已開班62期,積極探索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教育模式,讓“冷門”不冷,“絕學”有繼。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