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青海格爾木7月30日電(記者張添福)30日,崑崙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術論壇在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舉行。
青海省民俗學會會長、崑崙文化學者趙宗福在主持論壇開幕式時表示,崑崙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符號。
圖為論壇現場。張添福攝
“崑崙文化源於華夏古典神話主體之一的崑崙神話。”趙宗福説,此次崑崙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術論壇,是崑崙文化系列國際學術論壇的延續,旨在聚焦崑崙文化,共同研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升崑崙文化的學術品質,為崑崙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援。
格爾木市市長冉清介紹,近年來,格爾木市積極挖掘崑崙文化內涵,宣傳推介崑崙旅遊資源,打造崑崙文化品牌,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了崑崙文化的影響力、知名度、認同感。
在主旨報告環節,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鄂崇榮表示,中華民族大家庭諸多成員共有共用“祖出崑崙”記憶,“從目前掌握的許多民族文獻和口傳資料來看,西南地區藏族、羌族、彝族、景頗族、普米族等至少20個民族,在其歷史記憶中,認為其祖先來源於青藏高原崑崙山下,認為與崑崙文化和古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鄂崇榮説,上述民族的口承記憶和民俗文化中保存的大量與崑崙文化相關的記憶元素,可與漢文文獻中的崑崙神話及其民族文化的歷史記錄相互印證。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陳連山説,《山海經》中,位於遙遠西北方向的一座崑崙山最為突出,被稱為“帝之下都”,即最高天神在人間的都城,是眾神居住的地方。
“因‘河出崑崙’的説法,古代的帝王和地理學者們一直不斷地去尋找真正的黃河源頭,努力落實《山海經》記載的這座神山。”陳連山表示。
圖為在青海格爾木舉行的崑崙山敬拜大典。張添福攝
“歷史上,黃河和崑崙山的崇拜者們沒有找到他們心中的神聖崑崙山,令人遺憾。”陳連山表示,但從另一方面看,這又是一件好事,“古人沒有找到神話中的崑崙山正好防止了人們隨意接近這座神山,從而保護了神話崑崙的神秘性和信仰真實性。”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巫新華、浙江師範大學副教授宣炳善、中國科技大學專家祝秀麗、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朱建軍,就《新疆崑崙與中國龍脈之祖》《顧頡剛崑崙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識與層累史觀》《當代神話中的崑崙山母題》《絲路崑崙文化中所見中西交流——以青海烏蘭泉溝墓壁畫獵豹為個案》為題,作了主旨報告。
此次論壇,還圍繞“崑崙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地方歷史文化”兩個主題舉辦分論壇。
本次論壇由中共青海省委宣傳部和中國民俗學會指導,中共格爾木市委、格爾木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格爾木市委宣傳部、青海省民俗學會、青海地方誌學會、格爾木市文聯承辦。(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