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恭王府康熙御筆“福”字碑歷史鉤沉

發佈時間:2023-07-31 10:09:16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張軍 | 責任編輯:蘇向東

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代皇帝書寫的“福”字。李韻攝/光明圖片


恭王府“福”字碑。李韻攝/光明圖片


【守望家園】

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恭王府裏,有一塊康熙的御筆“福”字碑。恭王府不缺與“福”有關的建築和景點,如多福軒、福鏡樓、蝠(福)池、蝠(福)殿等,唯獨這塊“福”字碑比較特別。

此“福”字碑深藏花園滴翠岩下的秘雲洞內,碑身長129釐米,寬54釐米,碑面正中是一個字徑59釐米x33釐米的“福”刻字,“福”字正上方鈐刻有“康熙御筆之寶”。整個“福”字,筆意縱橫,圓潤中透著古樸、蒼勁,是康熙帝難得一見的大幅榜書。據清史專家説,清朝皇帝中,康熙皇帝的書法水準算是高的,且善書大字。嘉慶、道光年間,做過御前侍衛、自稱“天下第一廢物東西”的莊王府後裔奕賡,在其《佳夢軒叢著·東華錄綴言》中形容康熙御書的“清、慎、勤”三個二尺大字是“神氣尊嚴”,他自己就收藏有一幅石拓版。

從古至今,中國人嚮往福、追求福,也好書“福”字,形態往往各異,有人統計“福”字書寫法超過100種。但恭王府花園秘雲洞內的“福”字,卻與眾不同,獨具個性,其最大特色是字形結構特殊,字裏充滿著吉祥福貴之氣。有民俗專家解讀説,此“福”左邊似“子”似“才”;右邊似“壽”,“壽”字上部似“多”,下部似“田”,綜合起來表達的是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的寓意。

康熙為什麼書寫這樣一個“福”字?民間傳説是康熙帝為病重的祖母孝莊文皇后祈福而寫,是否屬實尚不能確定。不過,清朝的皇帝是樂於寫“福”的,尤其是新年的時候。據清禮親王府後裔昭梿在《嘯亭續錄》裏記述:“定制,列聖于嘉平朔謁闡福寺歸,禦建福宮,開筆書福字箋,以迓新禧,凡內廷王公大臣皆遍賜之。翼日,上禦乾清宮西暖閣,召賜福字之臣入跪禦案前,上親揮宸翰,其人自捧之出,以志寵也。其內廷翰林及乾清門侍衛,皆賜雙鉤福字,蓋御筆勒石者也。其餘御筆皆封貯乾清宮,于次歲冬間,特賜軍機大臣、御前大臣數人,謂之賜余福雲。”昭梿所説的定制,主要是指乾隆朝,其實清朝皇帝過年書“福”,始於康熙,雍正效倣後才漸成定例,乾隆自己也説“毎歲嘉平月朔開筆書福,以賜王公及內外大臣,蓋敬遵皇考時成例也”。皇帝書福開筆用的是康熙留下的“賜福蒼生”大筆。

關於康熙御筆的“福”字與恭王府的關係,社會上流行著這樣幾種説法:有説是恭王府最初的府主和珅從宮裏偷來的;也有説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輔仁大學移來的;更有甚者説是恭王府管理者為行銷“福”字文創“自造”的。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撥開迷霧的最好辦法是用相關的歷史材料來證明。

直接的證據乃是1938年左右的“福”字碑文字記述和照片。文字和照片産生於恭王府産權剛變更不久。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左右,恭王府被府主小恭王溥偉抵押給有天主教會背景的包士傑。1936年溥偉病死後,包士傑為討回借款提請拍賣恭王府,1937年輔仁大學購得了恭王府産權。1938年居住在花園的溥儒遷往頤和園後,花園也歸輔仁大學所有。

輔仁大學擁有了恭王府府邸和花園後,並沒有立刻用作校舍。在對恭王府改造前,有兩撥人對恭王府很感興趣,一是以梁思成為首的營造學社,二是當時的燕京大學圖書館館長陳鴻舜和美國漢學家凱茨等人。陳鴻舜、凱茨參觀了府邸各殿堂及花園,並拍了很多照片,之後合寫了《北京的恭王府及其花園》一文,1940年發表在輔仁大學創辦的西文漢學研究期刊《華裔學志》上。根據文章內容,他們應是1938年左右來到恭王府的。文中有關於秘雲洞“福”字碑的簡短記述:“洞穴深處,有一塊精心潤飾過的石塊,面向南,嵌入天然墻,上面刻著一個大字‘福’,係康熙皇帝的手書,蓋有皇帝的禦印。康熙御筆難得一見,這與其多數子孫如乾隆皇帝等形成強烈對照,因此,這個清晰的銘刻非常珍貴。”2005年陳鴻舜女兒陳嵐女士獲悉恭王府府邸修繕需要老照片後,捐贈了65張當年她父親拍攝的恭王府照片,其中就有“福”字碑照片。對比碑位、“福”字,與現在無異。陳鴻舜和凱茨看到的恭王府,是輔仁大學剛剛購置不久,還沒有進行改造的恭王府,基本是恭王府主人最後撤出時留下的原貌。還有不少照片也能證明輔仁大學尚未對恭王府進行改造。比如府邸中路嘉樂堂,曾是王府的祭祀場所,陳鴻舜、凱茨拍照時還能看到祭祀用的鍋灶,後被輔仁大學拆除用作禮堂。反過來想,輔仁大學剛剛獲得花園就在秘雲洞內鑲塊石碑,有什麼必要呢?因此,基本可以確定康熙御筆“福”字碑是清代的恭王府遺留下來的,輔仁大學移來和恭王府管理者“自造”的言論是站不住腳的。

此“福”字碑既為恭王府舊藏,源自哪位府主呢?不妨從碑所在花園的歷史談起。恭王府花園現在的格局,乃是同治五年(1866)恭親王奕在原來王府舊園的基址上新落成的。這樣看,奕蒐羅來的可能性很大,畢竟彼時的恭親王位高權重。有一則材料也易讓人産生聯想。奕有一同僚兼好友,名寶鋆,字佩蘅,長期與他共事于軍機處。光緒十年(1884)“甲申政潮”時,二人同被慈禧皇太后開缺,閒居期間經常以詩唱酬。光緒十二年(1886)的某天,奕邀寶鋆來恭王府花園飲酒賞劇,第二天又專門贈送了一幅“福”拓字。寶鋆深受感動,寫下《恭邸以彩觴見召次日復以仁皇帝御書福字朱刻見贈情文斐亹感極志謝》詩,並專門辟室懸挂。寶鋆在詩裏提到此“福”字是聖祖仁皇帝“錫福蒼生”筆所寫(《文靖公遺集》卷八)。寶鋆得到的恭親王奕贈送的“福”字,既是康熙御筆,字又很特別,且是拓的,不由得讓人想到秘雲洞內的“福”字碑。退一步講,秘雲洞內如果空空如也,似乎不太符合中國古人“洞天福地”的造園意境。

“福”字碑在奕時期的存在,並不能完全排除恭王府首任府主和珅或第二任府主慶王永璘收藏的可能。因為奕建園之前,府邸後面是有花園的。前任的花園舊物,奕接著用也合情合理。道光三十年(1850)奕分府所得的馬圈、祠堂、鋪面房就是傳自永璘,永璘得自和珅。

清朝皇帝御賜的“福”字,有御筆書寫的,也有“御筆勒石”的,恭王府裏的康熙御筆“福”字,究竟是哪位府主以怎樣的方式得來,尚需要進一步的證據。不管最終的歷史真相如何,此“福”字碑都已在恭王府的花園內默默矗立了上百年,早已成為恭王府的“鎮府之寶”。現在,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因“福”來到恭王府祈福求福。同一個“福”字,見證了古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作者:張軍,係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