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何以中國】非遺創新,搭建年輕人與傳統文化的橋梁

發佈時間:2023-07-12 16:00:13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秦川 | 責任編輯:姜一平


7月9日,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陜西省委網信委聯合指導的“盛世中華何以中國”網上主題宣傳在陜西西安啟動。啟動儀式上,嘉賓們進行互動分享:用“一把手鏟”和“一片甲骨”的故事講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分享古絲綢之路上的文明互鑒之美,喚起“我心歸處是中華”的文化自信。

一把手鏟,見證中華大地滿天星斗;一片甲骨,記載中華民族文明密碼。盛世中華,何以中國?那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給了我們答案,那歷經風雨、奔騰不息的中華文明告訴我們方向。

“我心歸處是中華”。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叩問和探尋中華文明,特別是年輕人,他們對中華文明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他們對非遺傳承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責任。

不久前,有媒體報道了這樣一個案例:近年熱愛嶺南本土文化的年輕人開始深入鑽研廣彩製作技藝,為廣彩注入更多新鮮元素。這些年輕人愛上廣彩,是因為他們發現了廣彩的獨特魅力,還因為在鑽研過程中發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妙處,由此産生了一種深沉的責任感。

“守正,知所來。”年輕人愛上非遺,不是一時好奇,更不是湊熱鬧,而是因為他們真心覺得非遺了不起,從萬千非遺裏,可溯源民族根魂,可築牢文化自信,可書寫新時代的“丹青史卷”。

“創新,明所往。”更難能可貴的是,年輕人愛上非遺,沒有停留在讚嘆和駐留于旁觀,而是融入其中、積極創新,他們尊重傳統,在學習傳統技藝中打穩基礎,為創新積澱底氣;他們通過臨摹、製作經典作品,為後續的創作尋找突破點;他們嘗試玩出更多新花樣,找到傳統與潮流的對接點。

於是,我們看到,非遺傳承,不止于“非遺傳承人”;我們看到,“非遺青年”越來越多,他們的玩法越來越時尚;我們還看到,在多重合力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接觸非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們就能看得見更遠的未來,更堅定地走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來的,要到哪去。”觸摸歷史文脈,聆聽文明迴響,在一次次傳承創新中激發使命感,不斷激發青少年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動力,不斷激勵年輕人的創新自覺,中華文明將續寫更精彩的華章。(秦川)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