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千年壯醫藥如何從民間“土郎中”走向世界?

發佈時間:2023-07-12 09:38:55 | 來源:中新社 | 作者:楊陳 | 責任編輯:蘇向東

中新社南寧7月11日電題:千年壯醫藥如何從民間“土郎中”走向世界?

——專訪中國壯醫藥學科主要奠基人、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原副會長黃漢儒

壯族是中國南方的少數民族之一,壯族先民自遠古以來就生息繁衍在廣西地區,目前僅中國境內的壯族人口就超1900萬。在長期同疾病做鬥爭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族傳統醫藥——壯醫藥,是壯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醫藥的重要內容。

曾對壯族的生息繁衍做出過積極貢獻的壯醫藥,為何直至2002年才被鑒定為壯醫學科?在民間傳承千百年的“土郎中”壯醫是如何走向世界的?中國壯醫藥學科主要奠基人、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原副會長、廣西民族醫藥協會終身名譽會長黃漢儒主任醫師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作出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壯醫藥是如何形成與發展起來的?

黃漢儒:壯鄉廣西在歷史上曾經是山嵐瘴氣瀰漫、惡蟲猛獸不絕於路,生存環境相當惡劣的區域。壯族先民之所以能在這片地方生存並興旺發展至今,離不開防病治病的有效醫藥。據專家考證,舉凡草藥內服、外洗、熏蒸、敷貼、佩挂藥、藥刮、角療、灸法、挑針、陶針及金針等多種壯醫醫療技法,于先秦時期草創萌芽,經漢魏六朝的發展,約略于唐宋之際,已基本齊備。

壯鄉廣西南寧市武鳴區馬頭鎮元龍坡西周古墓出土的兩枚醫用青銅淺刺針,駱越故地廣西貴港市羅泊灣漢墓出土的醫用銀針,均表明壯族及其先民駱越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針刺治病並製造金屬針具的民族之一,為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內經》所言的“九針者,亦從南方來”提供了實物例證。

壯醫藥形成與發展時期的跨度比較大。大約在唐宋之際,壯醫理論已處於萌芽狀態,其標誌是壯醫對嶺南壯族地區常見和多發的瘴、毒、痧、風、濕等病證的防治達到了相當水準。唐宋以後,嶺南壯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準的改善,以及明清時期中醫與壯醫的互相滲透,壯醫迅速發展。進入民國時期,壯藥使用的品種範圍更加擴大,用藥經驗日趨豐富,診療技術進一步提高,創制了大量的驗方、秘方,發明瞭豐富多彩的診療技術,壯族名醫日漸增多,為壯醫學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黃漢儒(左)準備為患者進行藥線點灸治療。楊陳攝

中新社記者:壯醫藥經歷了怎樣的發掘整理過程?壯醫理論為何直至2002年才被鑒定為壯醫學科?

黃漢儒:由於壯族沒有本民族的規範化通行文字等歷史原因,壯醫藥長期以來未能得到全面系統發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其豐富多彩的內容,除了散見於數以百計的地方誌、博物志和中醫藥文獻外,主要以口耳形式傳承。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古老的壯族醫藥迎來了發展的春天。1985年5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和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批准成立以發掘整理研究壯醫藥、瑤醫藥為主攻方向的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198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成立少數民族醫藥古籍普查整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組織專業隊伍蒐集了大量的壯族民間醫技驗方、醫史文物和有關文獻資料,同時採制了數以千計的壯藥標本,建立起民族藥標本室,從而為壯醫藥的全面發掘整理打下了基礎。

1998年12月,《壯族醫學史》一書出版。2018年出版的《中國壯醫學》則是在《壯族醫學史》的基礎上,更全面、系統地介紹壯醫藥基礎理論、診斷方法、治療方法、臨床各科以及有代表性方藥的一部壯醫學專著。

2002年2月2日,壯醫理論的發掘整理及臨床實驗研究科研成果,通過了主管部門組織,由民族醫、中醫、中西醫結合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的技術鑒定,古老的壯醫藥終於上升為一門學科——壯醫學。

黃漢儒參與編寫的書籍。陳冠言攝

中新社記者:古老壯醫藥在保護傳承過程中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黃漢儒:首先,經過多年全面系統的發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壯醫藥理論已通過了國家主管部門組織的專家鑒定。多種“簡便廉驗”的壯醫獨特診療技法和方藥,經過規範化整理研究,已成為安全有效的臨床手段和方法,具備了大範圍推廣應用的基礎和條件。

南寧市廣西國際壯醫醫院民族醫療特色診療中心,壯醫醫師為病人進行藥物竹罐療法。陳冠言攝

例如,原來只流傳于廣西柳江一帶的壯醫藥線點灸療法,經過發掘整理和規範化研究提高,現已在中國國內數百家醫療機構推廣應用,並傳播到中國香港、澳門、台灣,以及東南亞、西歐、北美洲、大洋洲的一些國家。壯醫目診、壯醫經筋療法、壯醫藥物竹筒拔罐療法等診療技術,也受到海內外民眾的信賴和歡迎。著名的壯藥田七,由於對心腦血管疾病和外傷疾病的獨特療效,多年來,在壯族地區大規模栽培種植,加工出口,已形成上百億元人民幣的年産值。

與此同時,壯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是古代駱越人的主要後裔。與壯語同屬壯侗語族的民族在中國國內有8個,在東南亞有10多個,總人口約1億人。這些民族在語言、習俗等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文化上的認同有利於壯醫藥首先在這些“同根生的民族”中交流、合作和推廣。

多年來,應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藥學院和泰國生物學會的邀請,廣西民族醫藥協會代表團曾到泰國訪問,並進行了民族醫藥的學術交流。越南衛生部民族醫藥代表團也應邀到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活動。美國中華醫學會、德國傳統醫學研究院、日本關西大學等有關專家學者,還多次到廣西進行民族醫藥,特別是壯醫藥方面的學術交流。

此外,廣西還于2018年專門成立了廣西國際壯醫醫院,旨在將壯瑤醫藥輻射東盟,走向全球。目前,該院已與柬埔寨金邊宏恩醫院、寮國萬象湄公河醫院、寮國盛龍國際醫院、緬甸中緬友誼醫院、新加坡中華醫院等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協助以上醫院建設中醫科(壯醫科)或民族醫診室,有計劃地派出民族醫專家赴境外醫院坐診。通過教育培訓機構海外設點,累計培訓國際壯瑤醫藥人才1000多人。

南寧市廣西國際壯醫醫院民族醫療特色診療中心,壯醫醫師為進行壯醫天陰陽臍環穴針法治療的患者蓋上艾灸葫蘆。陳冠言攝

中新社記者:未來如何加強壯醫藥等中國傳統醫藥的國際合作和交流?

黃漢儒:近年來,隨著國際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改變,各國民眾紛紛試圖尋找更自然、更安全的治療方法,對傳統醫藥的需求與日俱增。世界衛生組織已呼籲各國採取切實措施,促成傳統醫藥的進一步研究提高和推廣應用。

中國的傳統醫藥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自成體系的傳統醫藥之一。燦爛的傳統醫學文化,不但造福了中國各族民眾,而且也逐步為世界各國及各民族民眾理解和接受。加強壯醫藥等中國傳統醫藥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是國際文化交流的需要,也將有利於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

在國際傳統醫藥的合作與交流中,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並努力達成共識,獲得實質性的進展。

一是重點開展傳統診療技法方藥研究提高和推廣應用,以及疑難病症研究攻關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如艾滋病、紅斑狼瘡、白血病以及惡性腫瘤等,壯醫藥、瑤醫藥對這些病症的防治和研究,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資料,應進一步加強合作攻關。

二是加強中國—東盟民族傳統醫藥人才培養的交流與合作,為雙方培養地區性的傳統醫藥高層人才。

三是加強民族傳統醫藥養生保健資源開發和新産品研究開發方面的交流合作。

當前,醫學模式的改變以及回歸傳統、崇尚自然的潮流,為民族傳統醫藥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古老的壯醫藥、瑤醫藥等中國傳統民族醫藥,在發掘整理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加強與世界各國特別是東盟各國傳統醫藥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經過按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改造與提高,互相取長補短,必將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造福全人類。(中新社記者楊陳 完)

受訪者簡介:

黃漢儒,壯族,主任醫師,教授,著名壯醫藥學家和中醫醫史文獻專家,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原副會長、廣西民族醫藥協會終身名譽會長。1985年主持創辦了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擔任首任所長。在50多年的醫學生涯中,致力於中醫和民族醫藥特別是壯醫藥的發掘、整理和研究,使壯醫從口耳相傳,師徒授受,民間流傳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較高層次的壯醫理論體系,填補了中國沒有壯醫學學科的空白,是中國壯醫藥學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學術帶頭人。著有《壯族醫學史》、《中國壯醫學》、《發掘整理中的壯醫》等著作8部。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