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是北京城的脊梁和靈魂。北京市西城區副區長陳朝暉在27日召開的北京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專場發佈會上介紹,近年來,西城區通過遺産保護推動城市功能優化,帶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運用現代科技賦能古都保護,以中軸線上的遺産點為載體創新推出數字體驗項目,實現文化遺産可讀、可看、可聽、可遊。
遺産保護推動環境提升
陳朝暉表示,近年來,西城區以加強北京中軸線保護為抓手,通過遺産保護推動城市功能優化、民生改善、環境提升,縱深推進城市更新,帶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走出了具有西城特點的城市更新路徑。
西城區著力中軸線沿線環境整治及風貌品質提升,重點加強與中軸線相關的景觀視廊、城市天際線、歷史街巷等遺産環境的保護,完成鐘鼓樓和正陽門箭樓兩個標誌性高點周邊的第五立面及景觀視廊的環境整治提升。
整治過程中,該區注重保護傳統街巷、院落和民居,注重保護好老磚、老瓦、老物件。新華書店·為寶書局近日重修亮相,作為中軸線一家在掛牌文物裏經營的書店,成為“活的中軸線博物館”;地安門商場經過降層升級改造,老地百變身新地佰,“中國式新生活”為地外大街復興計劃增添一抹亮色,“點亮中軸線”整體效果逐漸呈現。環境全要素和全過程保護的實施,讓中軸線這一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更加豐滿和挺立,古都魅力更加彰顯。
活用中軸線上歷史文物
陳朝暉介紹,西城區著力用活用好中軸線上的歷史文物,使古都時代活力不斷迸發。從“閉門保文物”到“開門用文物”,積極推動中軸歷史文化遺産從靜態保護向活化利用轉變,文化活動同遺産空間相融合。
她舉例稱,中華老字號北京謙祥益老店去年底完成了整體修繕,借其開門亮相之際,西城區以“非遺過大年,中軸迎新春”為主題,在此舉辦了“尋非遺年味,逛中軸老店”活動,把市民請進來逛老店、賞非遺、購文創。
今年4月3日,西城區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新市區泰安里正式對外開放。“百年”海派弄堂煥然一新,在騰退修繕、保留“海派文化原味”的基礎上,華麗轉身變為城市新型公共服務空間,融合了多種業態,激發了區域生機,已經成為北京中軸又一打卡新地標。
西城區還深挖中軸文化內涵,傾力塑造與首都功能核心區相匹配的文化品牌。圍繞“講述鼓西歷史,見證鼓西變遷”,推出“打卡鼓西漫步斜街”文化消費活動,鼓西33號等網紅打卡點成為老街裏的新時尚;運用現代科技賦能古都保護,以中軸線上的遺産點為載體,創新推出“萬象中軸”數字體驗項目,實現文化遺産可讀、可看、可聽、可遊。
強化社會參與效能
陳朝暉表示,該區著力強化社會參與效能,使遺産保護與發展的社會基礎更加深厚。吸引資本力量、市場力量、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使中軸線保護和城市更新有機融合更加持續。
西城區首創了文物建築信用融資,與北京銀行前門文創支行合作打造了“文物有信用”的全新概念,新市區泰安裏成為全國首個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資項目;積極開展“最美院落”試點和評選,推動老城保護向居民院落延伸。
同時,該區不斷加大引領社區居民參與遺産保護利用的力度。在鐘鼓樓周邊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充分組織居民議事協商,對原本的無序鴿籠採取“一戶一策”方式,與居民共同設計符合風貌要求、滿足實際需求的改造方案;什剎海街道的“非遺文化線走近什剎海”、天橋街道將要開展的鄰里節啟動儀式等,將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相融合,為北京中軸線賦予了更多的人文魅力及活力,吸引更多人成為中軸線保護的支援者、參與者。
陳朝暉稱,下一步,西城區將以中軸線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帶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把城市有機更新與保存歷史文脈統一,把改善人居環境與豐富文化內涵結合,讓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守護好北京歷史文脈的根與魂,不斷擦亮歷史文化“金名片”。(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