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董寶厚:《簪花仕女圖》卷,還有哪些未解謎?

發佈時間:2023-02-21 09:30:19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韓宏 | 責任編輯:蘇向東

編者按:

國寶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載道,恢弘萬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後,都凝聚著古人的匠心智慧,鐫刻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見證著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鑒。從2023年2月20日起,中新社“東西問”推出“鎮館之寶”系列策劃(二),藉專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後故事。

  中新社瀋陽2月20日電 題:《簪花仕女圖》卷,還有哪些未解謎?

——專訪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

中新社記者 韓宏

唐代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最高峰,人物畫中的仕女畫也鼎盛于唐代,傳為唐代畫家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圖》卷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畫作品,也是唐代現實主義風格繪畫的代表作。該國寶級文物作為遼寧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體現了何種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如何反映中唐仕女形象的時代特徵?何以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

近日,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就《簪花仕女圖》卷背後的故事和傳世價值闡釋學理。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傳為唐代畫家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圖》卷是國寶級傳世畫作,也是遼寧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它是一件怎樣的作品,何以成為國寶級文物?

董寶厚:傳為唐代畫家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圖》卷縱46釐米、橫180釐米,其畫心工筆重彩描繪簪花仕女五人,執扇女侍一人,點綴在人物中間有猧兒狗兩隻,白鶴一隻,畫左以湖石、辛夷花樹一株最後結束。仕女鬟髻之間各簪牡丹、芍藥、荷花、繡球花等花時不同的折枝花一朵。

作為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經典之作,《簪花仕女圖》卷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簪花仕女圖》卷 遼寧省博物館 供圖

從歷史價值角度看,該畫較早描繪了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唐代以前的繪畫作品大多是描繪歷史人物、宗教人物、民間傳説,如《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等。隨著社會發展,從唐代開始,畫家慢慢將筆觸指向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簪花仕女圖》卷便被認定為描繪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即唐代貴族女性的日常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該畫是對一個時代的反映,可見唐代的社會政治比較開明,女性地位有所提升,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女性被畫家納入繪畫題材中。

從藝術價值角度看,作為卷本的工筆設色作品,《簪花仕女圖》卷代表著唐代繪畫所達到的頂峰水準,為研究唐代藝術史發展提供了參考。該畫賦色柔麗,用筆勁簡,所繪人物神態怡然自得,表情含蓄內斂,都能説明這幅畫的藝術造詣十分高妙。

俗語稱,“紙壽千年,絹壽八百”。由於依託絹素的繪畫極難保存,唐代留存至今的繪畫極為稀少,而收藏在遼寧省博物館的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卷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新社記者:《簪花仕女圖》卷相傳是為數不多流傳至今的唐仕女標本型作品,該圖如何反映唐代仕女形象的時代特徵?

董寶厚:中國繪畫發展至今形成了三大重要畫科,包括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成熟得較早,其發展高峰就是唐代。人物畫有很多種類,其中描繪貴族女性的繪畫作品通常被稱為仕女畫,而《簪花仕女圖》卷可以説是唐代仕女畫的標準作品。

頭飾方面,唐代女性髮式花樣雖然多,但卻有著基本一致的特點,就是將頭髮梳得很高,讓人看起來亭亭玉立。當然,一般女性的頭髮都無法達到這種高度,便用填充物把發髻墊高,當時稱為義髻。專家普遍認為,《簪花仕女圖》卷中所呈現出的女子高聳發髻,使用了這種義髻。

  《簪花仕女圖》卷局部

服飾方面,在唐代,隨著中西文化交流往來,外來的胡服胡帽、女著男裝等新穎的服飾紛紛出現,加上織品的發展,許多輕薄細柔的布料被開發出來。《簪花仕女圖》卷中仕女著透體博袖敞領寬肥外衣,內著腰身直束至半胸際的曳地長裙,呈現出以“豐肌為美”的審美特徵。

  《簪花仕女圖》卷局部

粧容方面,唐代女性眉粧樣式呈現出細眉—闊眉—細眉的規律,《簪花仕女圖》卷中仕女眉形極其短闊,末端上揚,是唐代粗壯濃重的短闊眉式的典型之一,盛行一時。這種粗闊、濃重的眉粧追求在中國眉粧史上絕無僅有,並隨著中外文化交流而深深影響周邊國家,如保留到現在的日本藝伎眉粧,即為唐朝短闊眉粧的遺續。

  《簪花仕女圖》卷局部

此外,《簪花仕女圖》卷中對女性神態、氣質的刻畫惟妙惟肖,其描繪的女性不是卑微的,而是雍容自信的,這更是唐代女性的時代特徵。

中新社記者:《簪花仕女圖》卷以絹製成,歷經千餘年如何流傳至今?

董寶厚:書畫的流傳情況一般通過題跋、鑒藏印、著錄等得以了解,《簪花仕女圖》卷無款識、題跋、觀款,在畫心左下角,鈐蓋著“紹興”紀年連珠印,證明此畫曾入藏南宋高宗趙構內府。畫後有賈似道的“悅生”葫蘆印,證明其曾為南宋晚期權相、書畫收藏家賈似道(號悅生)所有。但此畫卷北宋以前的收藏情況不明,元明之間收藏情況也沒有記錄,無法考證。從畫上的鑒藏印記來看,清初先後為收藏家梁清標、安岐收藏,乾隆年間收入清內府。後被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傑為名,連同其他一些書畫經天津運往長春偽宮。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後,這批書畫被人民軍隊截獲,歸東北博物館即今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民眾在遼寧省博物館參觀《簪花仕女圖》卷。黃金昆 攝

1972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重新裝裱,拆裱時發現此畫原來是由數幅直絹拼接而成。據此有人推測此圖原為唐代屏風畫,北宋之前被拼接成橫卷,且有補畫填筆,説明是經過歷代修補助其流傳至今。

中新社記者:《簪花仕女圖》卷目前還存在哪些未解之謎?如何讓人們更好地了解這一國寶級傳世書畫作品?

董寶厚:越研究謎越多。

關於畫中人物身份,從服飾、粧容等方面可以判斷是貴族女性,但是否是宮廷女性缺少資料證實。

關於主題和內容,畫中仕女姿勢輕快優雅、表情輕鬆愉悅,仙鶴和辛夷花這種植被放在一起可以説是庭園組合,但由於缺乏相關文獻記載,該畫的主題和內容一直沒有非常明確的答案,現在一般認為是閒庭信步的主題。

關於此畫是否為周昉所繪,有研究認為該畫産生的時代和周昉的時代相同,如果不是周昉所繪,那繪此畫者與周昉的繪畫水準不相上下。據文字記載周昉生平作品甚多,但傳世之作如《簪花仕女圖》等並無名款,都是根據著錄參照作品風格予以認定的,故稱此畫是傳為周昉所作。

此外還有很多謎團待解,有些可能永遠無法解開,但人們探索謎團的過程就是探討歷史的過程,這對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搭建起以唐代《簪花仕女圖》為背景的秀場。魯谷 攝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光彩的正確路徑。從國寶級文物《簪花仕女圖》卷上,看到了雍容華貴的女性形象,形象背後則是盛世大唐的自信。此前該畫被搬上舞臺,演員演繹著繪畫的同時,也像一扇窗,為觀眾提供了對大唐的想像空間,使人感受盛世大唐的萬丈豪情。以古喻今,人們可更好了解文化的傳承及文物背後的故事。(完)

受訪者簡介:

董寶厚,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魯迅美術學院史論係畢業,2002年進入遼寧省博物館工作至今,從事書畫研究、鑒定、策展等工作,現任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

入館至今先後策劃《大匠之門》《神駿留真》《懷袖丹青》《滿庭芳華》《“又見大唐”精品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等二十余個展覽,《山高水長》展入選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徵集重點推介項目,並榮獲“第十八屆(202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