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化“兩創”丨這家博物館裏,正在上演一場“千年對話”

發佈時間:2023-02-20 10:15:01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叢芳瑤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光明網2月19日電(記者 叢芳瑤)山東自古以來被稱為“孔孟之鄉”,千百年來,儒家文化在這裡蓬勃發展,逐漸成為印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文化基因與精神內核。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創新?怎樣走出一條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文化之路?2月17日至1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路傳播局指導的文化“兩創”網路主題宣傳行進式採訪團走進孔子博物館,試圖從這裡尋找答案。

文化“兩創”丨這家博物館裏,正在上演一場“千年對話”

孔子博物館。光明網記者叢芳瑤/攝

與“人”對話,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正在上演

“你怎麼看待‘以德報怨’這一做法?”“您主張怎樣的處事態度?”“歸隱是個好選擇嗎?”這是博物館內正在進行的一場跨越千年時空的對話。

在模倣微信界面設計的“夫子答問”互動展區,遊客通過輕觸螢幕向孔夫子提出儒學的各類問題,通過互動沉浸的方式,聆聽或閱讀孔夫子的答案。不僅如此,夫子還會以提問的方式進行一場“儒學文化大測驗”,讓參與其中的遊客在一問一答中,體會儒家文化的精髓。

文化“兩創”丨這家博物館裏,正在上演一場“千年對話”

博物館內的古籍墻。光明網記者叢芳瑤/攝

博物館還依託當下的先進科技手段,陸續推出了多項高科技體驗項目。如通過交互螢幕學習古代服飾知識、拜師禮儀,並與孔子及孔子的弟子們合影;還可以聆聽古代祭祀音樂,了解禮儀文化。

高科技的利用革新了博物館傳統的展示方式,也為遊客提供了新奇的參觀體驗。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孔子博物館依託特有的文化遺産資源和儒家文化內涵,積極打造多元化的社會教育活動,推出內容豐富的研學遊活動,探索館校合作新模式,通過開展“孔子學堂進校園”活動,定期在校園開展書法課程、經典誦讀等活動,有效築牢青少年傳統文化根基,拓展了博物館教育方式途徑,讓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在與專家的對話中,體會傳統文化帶來的諸多益處。

與“物”對話讓文化以實體形式走進千家萬戶

來到博物館的文創商店,琳瑯滿目的文創産品種類繁多,創意十足。不僅有以卡通夫子形象製作的文創産品,如不倒翁、文件夾等;還有依照孔廟大成殿、孔府垂花門等建築元素,開發出的鬥拱模型、大成殿拼圖等,處處透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吸引著遊客的目光。

文化“兩創”丨這家博物館裏,正在上演一場“千年對話”

博物館古樂表演。光明網記者叢芳瑤/攝

對於文創産品的研發,孔子博物館有著自己特有的一套體系。據孔子博物館副館長楊金泉介紹,“我們每年定期召開文化産品研發工作座談會,重視與設計師及品牌的合作共贏。特別是與阿里巴巴‘國寶聯萌’文創産品綜合項目達成深入合作,共同開發孔子博物館館藏文物IP,在創意衍生品設計、IP二次創作商品版權保護、文創産品優質供應鏈對接、淘寶平臺智慧銷售推廣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全鏈路、全生態的合作。”據了解,從2019年開館以來,孔子博物館先後開發出禮行天下、詩禮傳家、孔博美食等系列200餘款文創産品。

自2019年正式開館以來,孔子博物館充分發揮文化底蘊優勢,擴寬了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在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打出了一套漂亮的花式組合拳,讓人們在傳統文化的浸染當中,真正認識、學習、傳承中華文化。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