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一對老夫妻半個世紀的珍藏 8600余枚火花入藏首博

發佈時間:2023-02-20 09:10:12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李祺瑤 | 責任編輯:姜一平

8600余枚火花入藏首博

本報訊(記者 李祺瑤)首都博物館正在對館內展陳進行提升改造,坐落于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博東館)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今年年底,兩館都將以全新面貌向觀眾開放。為此,首博面向全社會發出文物“徵集令”,並得到了市民的積極反響。最近,一對老夫妻珍藏了半個世紀的8600余枚火花就無償捐贈給了首博。

火柴盒上的貼畫被稱作火花,和郵票、煙標、酒標、紙幣同屬世界五大收藏之一。首博此次徵集到的這批火花,是86歲的于昆明無償捐贈的。“我的老伴兒曾經在火柴廠醫務室工作,集火花是她的愛好,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我就陪著她一起收集。”于昆明回憶,當年老伴兒的很多同事都了解她的喜好,出差回來總會帶給她五顏六色的火柴盒,“我們一點點收集,總共攢了大約8600多枚。”

每次收到稀有的火花,夫妻倆都會仔細存放在自製的大冊子裏,按年代分門別類,再用塑膠薄膜小心封好。隨著時間的推移,火花越攢越多,收集火花的冊子也越來越多,一共有20多本。10年前老伴兒去世後,有一些收藏愛好者找到于昆明,出高價購買這批火花,都被他拒絕了:“這是我老伴兒勤勤懇懇工作大半輩子收集的火花,對我們來説是無價的紀念,我不能把它們當商品賣出去。”

當於昆明在報紙上看到首博徵集文物的消息,萌生了為這些寶貝找一個“歸宿”的想法。“現在收藏火花的人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甚至不知道火花是什麼。”他説,希望將老伴兒的收藏無償捐贈給首博,在合適的時候展出,“讓更多觀眾特別是年輕人,了解這種珍貴的文化藝術。”首博藏品部工作人員從於昆明家捧走這些藏品時,老先生還特意手寫了一份藏品賬目,內容準確,計算清晰。最近,經過專家的評估鑒定,首博將為于昆明頒發捐贈證書,老先生笑著説:“這是對老伴兒最好的紀念。”

首博專家介紹,這批火花收藏題材豐富,以新中國成立後各地火柴廠出品的火花為主,包括北京火柴廠出品的京劇臉譜火花、開封火柴廠出品的《清明上河圖》火花、武漢火柴廠出品的故宮博物院文物火花、法國盧浮宮珍藏火花等。“這批火花不僅反映出一定時期內經濟發展、歷史演變、地理概況以及文化藝術、民族風俗等各方面內容,還整體反映了近現代輕工業製造技術的演變,以及火柴這種常見日用工業品的興衰流變,對於有關領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

首博目前累計收到2000余條徵集資訊,有不少市民無償捐贈了珍藏的傳家寶、老物件。一個家庭的筆記,也有望成為北京大歷史的一個小注腳——市民王家貞捐贈的45冊生活賬本,是丈夫毛厚高從1972年4月開始直到2000年8月去世,每天詳細記錄的家庭收支。一天天、一筆筆串聯起來的小賬本,不僅為一個家庭留下了寶貴的生活檔案,還是近半個世紀北京城市和社會發展變化的見證。

“每件藏品都記錄著一個群體、一個人的動人故事,我們感謝每一位捐贈者,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文化遺産守護者。”首博相關負責人説,對於博物館而言,藏品的價值不在於市場價格,而在於它們蘊含的獨特的歷史、文化資訊,該館將定期發佈最新徵集藏品的研究成果,並呼籲社會各界無償捐贈。個人與機構捐贈者都將享受證書表彰、永久記錄、免約參觀、消費打折、每年預約提看捐贈藏品等權益。

《北京日報》2023年2月20日第6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