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以韓美林《天書》為靈感 作曲家姚晨作品《遠渡》迎首演

發佈時間:2023-02-20 13:36:4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謝榮宇

中國網北京2月20日訊 (記者 秦金月)2月17日,在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奏響的“似水流年”音樂會中,作曲家姚晨以韓美林藝術作品《天書》為靈感創作的樂隊作品《遠渡》迎來世界首演,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先生也蒞臨國家大劇院見證這一重要時刻,並於當天下午在國家大劇院資料中心舉辦“天籟有聲——韓美林天書藝術分享會”。

本場音樂會由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執棒樂團攜手著名大提琴家秦立巍共同呈現,在姚晨《遠渡》首演後,藝術家們繼續奏響了陳其鋼《逝去的時光》與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

《遠渡》是作曲家姚晨應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之邀創作的一部交響作品,這也是雙方的首次委約合作。欣賞到韓美林先生《天書》系列作品後,姚晨對那些瑰奇神秘的符號與文字世界産生了無限的好奇和想像,即由此創作了《遠渡》這部蘊含了對韓美林藝術生命的敬仰與感動的交響作品。

當天下午,韓美林、姚晨與清華大學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韓美林藝術研究中心的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在國家大劇院資料中心舉辦“天籟有聲——韓美林天書藝術分享會”,活動由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主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韓美林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楊冬江擔綱學術主持人。

近半個世紀以來,韓美林堅持探索、搜尋世界各地的文化遺存,從甲骨、石刻、岩畫、古陶、青銅、陶器、磚銘、石鼓等歷史遺存中記錄了近萬個符號,通過對這些歷史文化符號的臨摹、整理,匯整合《天書》,並將之創造性地拓展至水墨、陶瓷、紫砂、印染、木雕、鐵藝等各個領域。

在韓美林的眼中,《天書》是古文字的收容所,一筆一劃皆有情。他研究這些“無家可歸”的文字,並不一味追求字音和字義,而是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從形象美、造型美的角度,研究它們的字形。

對於姚晨來説,《天書》中那些形象、符號和文字都是一個個發著光的,有生命力、有思想的靈魂。他説:“傳説上古時期,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可見文字鑿破洪荒的力量。我希望能用管弦樂隊這艘大船,承載著這些遠古的靈魂渡越漫漫時空,超越生死離別,傳遞文明與人性的不朽。”

在分享會的最後,韓美林還將自己受音樂啟迪而創作的青銅雕塑作品《旋律》捐贈給國家大劇院,期望藝術的跨界碰撞能夠帶給這個世界更多美好。為了讓更多觀眾直觀了解天書藝術,2月17-23日,國家大劇院還將在音樂廳二層南側公共空間構建“韓美林天書藝術空間”,展陳韓美林《天書》系列作品。   

據悉,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2023中國巡演將於3月中下旬啟程,樂團將在音樂總監呂嘉帶領下赴上海、南京、武漢、廣州、長沙五地。繼本場音樂會首演後,姚晨的《遠渡》也將作為樂團2023中國巡演的誠意之作,在上海、南京、廣州等四城亮相,體現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對中國新作委約和呈現的推動作用。

巡演期間,樂團還將在《遠渡》之外奏響趙季平《第二琵琶協奏曲》與陳其鋼《如戲人生》兩部聯合委約作品,以及陳其鋼《逝去的時光》、葉小綱《美麗鄉村》、瓦格納《羅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與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等凝心聚力的重磅作品。

“韓美林天書藝術空間”展覽現場(國家大劇院供圖 攝影:劉方)


“韓美林天書藝術空間”展覽現場(國家大劇院供圖 攝影:劉方)


“韓美林天書藝術空間”展覽現場(國家大劇院供圖 攝影:劉方)


“韓美林天書藝術空間”展覽現場(國家大劇院供圖 攝影:劉方)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