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二十四節氣入畫,如何探尋新型文化源動力?

發佈時間:2023-02-20 08:46:14 | 來源:中國新聞社 | 作者:文龍傑 徐雪瑩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電題:二十四節氣入畫,如何探尋新型文化源動力?

——專訪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徐冬冬

作者 文龍傑 徐雪瑩

二十四節氣歷史悠久,可追溯至上古時代,蘊含著對天地萬物生命運轉變化的哲學認知。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近期,由資深媒體人、高級編輯徐立京與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徐冬冬耗時近十年創作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一書,細緻挖掘物候之美,闡釋中國古老智慧。緣何將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入畫?其蘊含怎樣的中國詩意生命美學?在促進東西方文明對話方面,繪畫發揮著何種作用?中新社“東西問”就此專訪著名畫家徐冬冬。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將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入畫緣于何種契機? 

徐冬冬:緣于當下千年不遇的東西方文化大變革。中國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世界格局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我在進入抽象繪畫領域之前,經歷了二十多年中國傳統意象繪畫和中西結合的印象繪畫的深度探索。2003年,在歐美上千家文化機構完成“陽光與和諧的夢想”(1997-2003)行為藝術後,我歸國隱逸,全身心投入中國抽象繪畫流派的研究與建立。一晃近二十年過去。隨著十幾組不同領域組畫創作,我逐漸明確了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先進科技文化相結合的前提下,在中國哲學裏尋找抽象概念,使之成為我的繪畫語言。正是這樣,2013年,我的筆墨自然走入了“四季”系列組畫。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是《四季》系列組畫的第一組,我創作了八年,又整理了二年,可以説是十年磨一劍。它不是一般知識性的命題作品,而是在建立東方式抽象邏輯思維的悟道過程中自然進入,在“離形去知”的狀態下達到“無知之知”之境。

在這千年不遇的大變革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先進科技文化相結合,建立“東方式的抽象邏輯思維”,必將出現重要的新型文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在這樣的背景下,《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系列組畫問世,旨在用中國抽象繪畫語言的表達,挖掘、研究、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本已具有的抽象概念,並吸收西方的抽象邏輯思維營養,形成中國抽象邏輯思維。

中新社記者:作為畫家,您對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所蘊含的中華傳統時間哲學與生命美學有何體悟? 

徐冬冬:二十四節氣歷史悠久,可追溯至上古時代,蘊含對宇宙間深奧的星象密碼的解讀,是太陽與地球生物的對話。五天一候,一候一變,三候為一節氣,六個節氣為一季節,一年為四季共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週而复始,年復一年。其中有亙古不變的宇宙天象,有應時而變的物候現象,有自然萬物的交疊更替,更有先民的時間與生命智慧。

中國農業勞動與二十四節氣之間息息相關。大雪節氣,河北石家莊的農民搶抓農時種植大蔥苗。翟羽佳攝

我在創作《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組畫時,採用中國古老宣紙、老坑硯石、古松煙墨塊和西方丙烯顏料,春採甘露,夏攜新雨,秋含風沙,冬化晴雪,融色之水,多取于自然之物。百色入洗揮毫而潑之,水色交融如瀑而瀉之,遇古老之宣紙,頓肌理萬般浮現,層層疊染,一層一變,氣象萬千。我從中體會中國先民們的智慧,了解中國文化對宇宙世界包括生命誕生、天地變化等諸多問題的認識,並賦予新的思想以抽象思維表達。

該組畫首先以“氣”引入。中國文化的宇宙觀講究陰陽兩氣的變化以及所帶來的平衡與氣韻的和諧。我在創作中,始終將“氣”作為生命之“真”的源頭,來觀察候、節、季之間的轉換與變化。觀察北斗七星,會發現在不同季節,鬥柄的指向並不同。鬥柄朝東,東風吹來便是春季,朝南則進入夏季。

筆走“色、空”裏,墨含“有、無”中。這些畫呈現在宣紙上,有凹凸不平的紋理和小色塊,它們的朝向,遵循著與鬥柄、季風的方向一致,世上萬物在這裡生生滅滅,往復輪迴與四季同。可以説,這套組畫創造性運用抽象邏輯思維,來描述中國文化的陰陽氣韻生命觀,是世界上第一套用中國式抽象繪畫語言來完整、系統描繪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系列組畫。如同中國的先民對於大自然的思考,它是一個悟道的過程,是有生命的筆墨。

中新社記者:專業評論人士認為,您在繪畫上拓展了東西方文化的結合,為東西方互相了解打開了一道門縫。您的繪畫為何具有這類“文明對話”的特質? 

徐冬冬:我進入抽象繪畫領域之前,經歷了中國傳統意象繪畫和中西結合的印象繪畫的深度探索,創作、展覽和出版大量作品。這樣的藝術經歷,恰好與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演變、碰撞有關,它無論過去、現在與將來都和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契合。

十四五歲到二十多歲大約十年時間,我從事中國傳統意象繪畫,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們國家正百廢待興、改革開放春風拂地,人們爭分奪秒謀發展,也渴望中國傳統文化回歸。我在故宮繪畫館臨摹古畫,與范寬、李成、倪瓚等歷代畫仙們跨千百年時空般靈魂對話。二十多歲到三十多歲之間,我的畫風轉入到與西方印象派的結合。吸納西方的現代藝術思想、流派,畫作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風格。這是東西方文化間的一種會通,把梵谷、莫奈、米羅、畢加索、馬蒂斯、克利等西方大師的畫魂帶進我的生活,這一點,前輩繪畫大家林風眠、趙無極的作品皆作出榜樣,予我啟發。

中國抽象繪畫則是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今已三十多年的創作追求。在新的歷史階段,中國逐步成為世界的經濟大國,中華民族復興的大業穩步向前。二十一世紀,中國融入世界是人類文明進程,與世界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努力在中國文化裏尋找抽象概念,並以國際視野和思維,探討當今東西方文化和人類廣為關切的問題。《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系列組畫,集我在意象、印象、抽象繪畫三階段問道之所得,站在對人類文化進程和東西方文化演變的比較上,問答人類社會與宇宙自然的關係。

中新社記者:您此前談及“畫畫不是目的,問道才是根本”,要讓中國文化自信地進入世界産生新型文化。其中,繪畫發揮何種作用? 

徐冬冬:“畫畫不是目的,問道才是根本”,這是我從事藝術幾十年所秉承的理念,其間體現著以中國文化觀天下的家國情懷。這裡的“道”,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之道,也是辨別自然生命中的真、善、美,進一步完善人格美德之大道。

近現代二百年來為何西學能引領世界潮流?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西方科技文化裏充滿著抽象邏輯思維,從數字抽象推理、探求出各種原理、並總結其理論與規律,建立起西方的科學體系。而西方文化的昌盛基於其科學的巨大進步。

中國傳統文化裏雖也有抽象概念,卻缺少系統的抽象思維,中國農耕文明産生了辯證邏輯思維,擁有宏大宇宙觀的哲學體系,卻多停留于技術層面,止步于具象總結。雖然現當代東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汲取了西方科技的養分,産生許多科技應用成果,但仍未有意識地系統建立科技創新的底層思維基礎——抽象邏輯思維。所以,在東西方文化會通中,創造富有創造力的新型文化是當務之急。

畫家來討論這樣的問題,似乎有點怪。但實際上,追文化本源,繪畫遠早于文字而産生,它除有教化作用外,更給人類帶來豐富想像張力與空間。從上古啟蒙認識自然到部落血緣圖騰的描述,到講述宗教和世俗社會,繪畫始終伴有體現人類文明進程的成就。

我建立中國抽象繪畫,不是只為了立一個畫種,而是希望在中國的哲學裏尋找抽象的概念,使之成為繪畫語言,以此探索建立中國抽象邏輯思維之路,將抽象邏輯思維帶入到中國新型文化的構建之中,提供創造性想像力。《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一書出版後受到讀者肯定和市場認可,一年內印刷5次,並獲得多項年度好書的榮譽,這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時代需要。(完)

受訪者簡介:

徐冬冬,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創建了獨具風度的中國抽象繪畫流派。文化部、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和聯合國均曾為其主辦個人作品展。出版有《徐冬冬詩畫集》《徐冬冬畫集》。創作了旨在推動21世紀中國文化進入世界的行為藝術作品《陽光與和諧的夢想》(1997年一2001年),亞洲、歐洲、美洲的上千家圖書館、博物館和美術館均參與其中。作品被中國美術館、聯合國等機構收藏。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