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化“兩創”丨在傳承文化中開啟鄉村振興之路

發佈時間:2023-02-20 10:11:07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叢芳瑤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光明網2月19日電(記者叢芳瑤)齊魯大地素有“孔孟之鄉”的美譽,千百年來傳承至今的儒家文化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導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禮儀規範,是中國人明禮守德、自立自強的精神支柱。

那麼,擁有千年曆史的儒家文化在當下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2月17日至1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路傳播局指導的文化“兩創”網路主題宣傳行進式採訪團走進山東濟寧,探訪其在當下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文化“傳”起來儒學經典從紙面躍然而出

2月18日,當記者走進位於曲阜市的尼山聖境大學堂,大型禮樂演出《金聲玉振》正精彩上演。只見現場八音樂器四壁懸挂,巨幅竹簡橫貫全場。演出以“禮樂文化”為主體,縱貫人的一生,演繹出聖賢君子“由凡入聖”的整個過程。《論語》中那一段段為人處世、修身明德、治國齊家的文字,正因科技與舞美的完美結合躍然于舞臺之上,在演員的生動演繹中,變幻為一幕幕精彩的劇目。

文化“兩創”丨在傳承文化中開啟鄉村振興之路

尼山聖境內的展示大廳。光明網記者叢芳瑤/攝

走齣劇場,依次步入不同的房間,孔子等儒家先賢的故事正以雕塑、音樂演出、實體表演等形式上演,不少青少年或由家長帶領,或是參加研學團隊,穿梭于不同場景當中,切身體會著儒家文化的魅力與深厚內涵。

近年來,尼山聖境坐擁千年儒家文化,守正創新,不斷迭代打出新玩法,不僅推出了《金聲玉振》演出、尼山聖秀、明禮小劇等實景演出,還設置了豐富多彩的研學遊與文創産品開發,讓傳統文化變得可觀可聞可感。

文化“用”起來打造鄉村振興新模板

伴隨著全國各地鄉村振興步伐的不斷邁進,這裡的村莊也逐步鋪就起一條用文化振興鄉村發展的大道,讓來到這裡的人們處處可見儒家文化、處處可感儒家精神。

文化“兩創”丨在傳承文化中開啟鄉村振興之路

魯源新村。光明網記者叢芳瑤/攝

位於尼山聖境腳下的魯源新村,依山傍水,風景迷人,它背靠孔子出生地——尼山,借助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獨特優勢,致力於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充分發揮村民的內生動力,帶動鄉村振興、村民致富,讓村民享受文化紅利。

來到魯源新村,從村口拾級而上,一條青磚灰瓦、古韻悠悠的儒學美德示範街映入眼簾,兩側30條以書卷卷軸加古琴琴弦為造型的豎柱,中間似一條流動的文字長河,寓意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文化“兩創”丨在傳承文化中開啟鄉村振興之路

村民在製作弦絲畫。光明網記者叢芳瑤/攝

在街區中“儒源鄉集”店舖內,可以看到很多帶有儒家文化元素的弦絲畫。一群村民正聚在一起,手拿弦絲忙活得熱火朝天。據了解,很多村民都會利用閒暇時間來這裡學習技術,技術比較嫺熟的村民一天可以做8件左右的弦絲畫,日均收入能達到120元,有效解決了一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我們積極響應‘山東手造’工程,在弦絲畫的形式內容上,創新性地選取代表性元素如‘仁、義、禮、智、信’儒家五常、金聲玉振中的編鐘編磬等,設計好主體效果,讓文化內涵線上與面的碰撞中躍然而出。”魯源新村黨總支書記劉承彪介紹。

文化“兩創”丨在傳承文化中開啟鄉村振興之路

孔夫子文創産品。光明網記者叢芳瑤/攝

一幅幅小小弦絲畫僅是魯源新村文化致富圖版上的小小一角。近年來,魯源新村還深入挖掘發展現有儒家文化、民俗文化和田園文化,形成尼山聖境、魯源小鎮、耕讀書院、魯源生態採摘園和中華蜜蜂園等主題旅遊景區,打造集民宿、餐飲、娛樂、休閒、有機採摘于一體的旅遊休閒綜合體。

除魯源新村外,周邊還有很多村莊都在依託儒學文化,打造文化小鎮。

文化“兩創”丨在傳承文化中開啟鄉村振興之路

龍灣湖藝術小鎮墻壁畫。光明網記者叢芳瑤/攝

在不遠的泗水縣龍灣湖藝術小鎮,當地政府建立了“鄉村振興合夥人”機制,打造了一整套從“基礎合夥人”“成長合夥人”,到“高級合夥人”再到“核心合夥人”的考核與晉陞機制,形成了“合夥人招合夥人、合夥人招項目、項目招合夥人、項目衍生項目”的人才與産業聯動機制。

文化“兩創”丨在傳承文化中開啟鄉村振興之路

非遺市集。光明網記者叢芳瑤/攝

在這樣一套機制的引導下,當地先後建設了東仲都村閱湖尚儒研學基地、龍灣湖文創商業街區、龍灣書院等項目板塊,逐步形成了集修學研學、農事體驗、特色美食、手工作坊、休閒度假、生態觀光于一體的旅遊綜合體,吸引藝術家、行業帶頭人、非遺傳承人等合夥人30余人,産業融資逾2億元,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産業市場化運營。

可以説,依託這些“可看、可觀、可體驗、可感受”的文化體驗活動,來此遊玩的遊客滿足了精神文化需求,居住於此的村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金鑰匙”,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正在這裡開出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致富之花。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