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書係出版 探討政治文化演變

發佈時間:2023-02-09 10:22:37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王艷艷 | 責任編輯:蘇向東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書係” 主編 齊 濤 副主編 蔣海升 謝天 泰山出版社

【光明書話】

錢穆在《國史大綱》中説:“民族與國家者,皆人類文化之産物也。”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斷絕的古老文明,中國的政治觀念、政治制度等政治文化是在中華文化的基調下誕生、發展、演變的,同時也是作為一個整體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西方的政治思想、體制相比,中國傳統的政治文化體現了其鮮明的特色,不但為人類政治文明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也深刻影響了當代中國的政治體系。正是因為中華文明在歷史發展中連綿不斷、滌故更新,我們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得以形成。我們今天更應該珍視這份老祖宗留下的豐厚文化遺産。

在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形成了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貴賤均貧富、損有餘補不足的平等觀念,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正義追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用人標準,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改革精神,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以和為貴、好戰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這些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中國的社會土壤首先就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産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紮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是中國共産黨人和中華民族的自主選擇,也是歷史的必然。這條道路奠基於中國優秀傳統政治文化,也一脈相承于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歷程。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長期以來,學術界對中國傳統政治文化遺産缺少客觀的認識和應有的重視。隨著西方政治學説的進入以及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影響的擴大,形成了對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全盤否定思潮,將其視之為封建專制主義,是落後的、封建的政治文化。其根源是簡單地以西方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以西方政治文明發展的道路作為人類各文明體政治文明發展的普世之路,帶有明顯的偏向性與局限性,難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供歷史基點與歷史鏡鑒,也無法説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邏輯。

基於此,泰山出版社策劃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書係”,從中國傳統大一統文化、中國傳統大同理想、中國傳統和平理念、中國傳統睦鄰之道等10個方面,從以政治思想、政治觀念和政治制度為代表的政治文化主體以及政治外延領域兩個角度出發,探討各個時代政治文化的演變,總結中國政治文化的特徵和發展。

這套書係不囿成説,立足中國歷史實際,發掘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傳承基因;立足政治文明的歷史實踐,發掘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被廣泛認同的優秀政治文化遺産,提煉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精神;著力於體現政治文化的特徵和演變,總結歷史得失,既總結分析實踐優秀傳統政治文化,國運昌盛的典型,又總結悖逆優秀傳統政治文化,國破家亡的事例;以中國式話語體系重新解讀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發掘深植于我們歷史深處的政治文化基因,探討中國政治文明發展的特定道路與方向,為四個自信提供政治史的依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與政治道路提供歷史鏡鑒,為世界和平和穩定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作者:王艷艷,係泰山出版社出版業務部副主任)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