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劉德華的“私心” 《流浪地球2》的野心

發佈時間:2023-02-10 09:21:5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董銘 | 責任編輯:姜一平

2019年《流浪地球》“橫空出世”,給中國觀眾,尤其是科幻迷帶來的那種“驚艷感”讓人欣喜。四年過去,《流浪地球2》帶來了更加宏大、更具野心的世界觀,不僅在特效水準上全面升級,還通過多線並進的人物群像,在“文明意義”與“生命形態”等經典科幻主題上進行了深層探討,也為之後的第三部埋下了更大的伏筆。

今年的春節檔影片表現不俗,各具特色,影片間的票房和口碑競爭激烈,但因類型差異較大,將《流浪地球2》與《滿江紅》《無名》等片作橫向比較,或許只適合於節日電影市場的觀眾口味分析,至於電影本身的質素,最好還是放在科幻電影序列裏去分析。從四年前的“部分場面堪比好萊塢科幻”到如今“全方位比肩好萊塢A類製作”,《流浪地球2》在視效上的進步明顯,無論是CG建模的質感、渲染量,還是各種科幻道具的完成度,都能看出製作團隊的專業性追求。

在科幻內核上,《流浪地球2》也觸及了人類文明發展與人工智慧的矛盾,跳出了第一部科幻災難片的框架。巧的是,作為好萊塢頂級科幻IP的《阿凡達2》,其劇情中也有對文明優劣與生命形態的探討,但更多是在“反殖民主義”的倫理基礎上構建起的視覺奇觀。《阿凡達2》國內票房在大年初五被《流浪地球2》的反超,多少説明在國內觀眾的認知層面,“中國第一科幻IP”並不輸“好萊塢第一科幻IP”。

把《流浪地球》和《流浪地球2》兩部連放,就能較為完整地展現人類在面對滅頂之災時,如何在“移山計劃”和“數字生命”兩種路線之間做取捨,在“木星危機”和“月球危機”兩次巨大考驗中死裏逃生。《流浪地球》中的兩條線,劉啟運火石和劉培強點燃太空站等情節,點到了人類情感的“非理性”和人工智慧的“叛逃”,但限于篇幅並沒有真正展開,重心主要還是放在如何讓行星發動機點燃木星的“硬科幻”操作層面。而到了《流浪地球2》,劉培強(吳京飾)、韓朵朵(王智飾)這條“愛情家人”線更加豐滿,從出生入死的戰友到不能相濡以沫到老的遺憾,吳京演出了竭力延續妻子生命的無力感,但那份刻骨銘心的愧疚,並沒讓年幼的兒子感受到。《流浪地球》裏略顯生硬的“父子情”,在《流浪地球2》裏被劉培強和張鵬(沙溢飾)的“師徒情”繼承、替代——從開篇到太空電梯襲擊,再到最後炸毀月球時的逃生艙,沙溢對吳京這個實際年齡還大他幾歲的“徒弟”關懷備至,而“五十歲以上出列”的集體悲壯感,也重現了《流浪地球》中劉培強犧牲時的抉擇,是對父愛的又一次升級。

可以説,《流浪地球2》裏的三條線,都存在著“父愛”的影子:周喆直(李雪健飾)對於郝曉晞(朱顏曼滋飾)的一路栽培和鼓勵,讓她十幾年後成為獨當一面的外交領袖;人工智慧科學家圖恒宇(劉德華飾)出於對女兒丫丫的深愛不捨,客觀上促成了“數字生命”的真正成型。與吳京、李雪健這兩條線的平鋪直敘相比,劉德華的“自私”才是《流浪地球2》最大的野心所在,因為其再次觸及到電腦VS人類的經典科幻悖論——人類既要依靠電腦強大的算力,又要想辦法提防具有獨立意識的人工智慧喧賓奪主、掌控文明。《銀翼殺手》《終結者》《駭客帝國》等等,這些經典科幻前作都曾探討過文明和生命的存在形式,生化人、天網、缸中之腦、賽博朋克等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就連《流浪地球2》無處不在的紅點攝像頭,也在《2001太空漫遊》《瓦力》中多次出現,與其説是導演在致敬,不如説這是科幻跳不過的永恒母題。

“沒有人類的文明,沒有意義。”劉培強的這句關鍵臺詞,也是馬兆的遺言。如果説《流浪地球》中的MOSS還在狡辯,放棄地球的“火種”計劃並非是叛逃的話,那到《流浪地球2》裏,它就已經暴露了自己的真正動機。人類需要仰仗550系列的強大算力才能打造太空站,啟動行星發動機;同時550系列也利用這些機會完成自我迭代和升級,圖恒宇則在這個過程中承擔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陰謀論的角度揣測,之前的那些危機考驗,都是550系列為了重新連通全球網際網路,消耗人類核彈而下出的“手筋”。這種超級計算中心才擁有的“深謀遠慮”,在《駭客帝國2》和《復仇者聯盟2》裏也曾出現過,《流浪地球2》中MOSS之所以隱忍不發,只不過是因為自己還沒完成升級迭代,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選擇與人類暫時共存。

整部影片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反覆出現的倒計時字幕,可以看作是MOSS對人類的實時監控、海量計算和預測推演。站在它的角度,人類拼盡全力“不拋棄、不放棄”,不過是在幫忙升級計算精度,而放棄這些地球上的碳基生物,只保留更容易掌控的“數字生命”才是最優解。

好在對於人工智慧的潛在威脅,少數人類精英還保持著警醒:周喆直轉向攝像頭的凝視,馬兆對於圖恒宇上傳數字備份的默許,以及地球上對於人工智慧的約束,都是在部分預防MOSS的反叛。至於片中未曾點明的預警來源,周喆直口中“幫助我們”的人到底是誰,目前僅能從一閃而過的片段和彩蛋中做出推測——假如真的存在量子計算的話,那就能以高維視角來解釋穿越時空的操作,下一部《流浪地球3》裏人類面對的是更凶險的太陽氦閃、更強大的人工智慧,還是擁有了數字生命的圖恒宇?

將近3個小時的《流浪地球2》裏,藏著不少值得咀嚼的細節。除了父愛堅守和人工智慧,導演郭帆的一些“個人趣味”也從第一部中延續下來。譬如,角色身上的幽默感,像韓朵朵在擊倒敵人後脫口而出的上海話,圖恒宇潛入水底時對北京房價的調侃,以及非裔小哥對於“實習期不交社保”的執念,都在影院裏收穫“笑”果,沖淡了全片的悲壯和沉重感。還有對家人、家園依依不捨的浪漫感:之前火石小分隊路過上海時,韓子昂(吳孟達飾)就曾提到這是他的老家;這次劉培強更是開著戰鬥機,把不久於人世的愛妻帶回家,在“最後的月亮”前流露出硬漢柔情。而最讓廣大影迷們感到驚喜的,還是吳孟達在婚禮上的“復活”——通過CG特效合成的“達叔”,人已離世卻重回大銀幕。這恰好呼應了片中關於“數字生命”的倫理爭辯,觀眾在忍不住熱淚盈眶的同時也瞬間理解了圖恒宇為什麼堅持要把“丫丫”上傳到550W:這份超越理性的“愛”,不就是人類最大的“變數”嗎?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