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兩岸戲劇名師回憶各自的“第一次”

發佈時間:2022-08-25 08:49:50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郭佳 | 責任編輯:秦金月

8月24日,“兩岸戲劇名師對話”活動連線舉辦。本次活動圍繞“講中國故事,聚兩岸戲緣”的主題,由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演藝集團、旺旺集團主辦,選取戲曲、話劇等在兩岸均具備豐富演藝資源及良好觀眾基礎的戲劇藝術形式,邀請兩岸戲劇名師通過線上線下對話、現場演繹等方式,交流兩岸戲劇的發展現狀,深度探討兩岸戲劇與時代特色相融合,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方式。

兩岸戲劇名師視頻連線

活動在北京廣播電視臺和台灣當代傳奇劇場設置會場,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同時舉辦。35年來,兩岸戲劇人的交流從未停止。此次“兩岸戲劇名師對話”邀請了30年間參與兩岸戲劇交流的多位戲劇名師,講述兩岸戲劇傳承發展和交流互鑒的經歷和感受。

北京現場匯聚了京劇、崑曲、評劇、河北梆子及北京曲劇五大劇種的藝術家,包括京劇名家胡文閣、崑曲名家魏春榮、評劇名家孫路陽、河北梆子名家王英會、北京曲劇名家許娣以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馮遠征、北京人藝導演唐燁等人。台灣對話現場設在著名演員吳興國的當代傳奇劇場,聚集了台灣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的第一位弟子魏海敏和台灣演員、劇作家、導演、當代傳奇劇場創始人吳興國等人。

“台灣有很多評劇觀眾”

許娣帶來了北京曲劇團1997年去台灣演出時的説明書,“那次我們演出了《煙壺》和《楊乃武與小白菜》,當時還擔心台灣觀眾不熟悉這個劇種,可演出時才發現台灣觀眾太懂得欣賞藝術了。”

2001年北京市曲劇團帶著《四世同堂》《龍須溝》《茶館》三齣戲赴臺,許娣在劇中分別飾演韻梅、程娘子、康順子,“那次演出趕上了春節,台灣讓我感受到了和北京一樣的節日氣氛,讓我對兩岸的同根同源頗為感慨。”

孫路陽2000年第一次去台灣,當時中國評劇院演出了13台大戲1台摺子戲,“台灣沒有評劇團,但有很多的評劇觀眾,觀眾很懂戲,叫好也很儒雅。”

馮遠征曾赴臺演出《茶館》

梅葆玖的大弟子魏海敏1982年在香港看到葆玖老師的演出,便被折服,“但此後一直沒有機會見面,直到1988年老師再到香港,聽了我的演唱後決定收我為徒。那一次我們吃了拜師宴後一直在聊戲,其中我提到《霸王別姬》舞劍中的幾個點不清楚,他拿起筷子給我現場舞起了劍。”

吳興國的《慾望城國》當年曾經在北京引起了極大轟動,當年和他同臺合作的刁麗形容説:“當代傳奇劇場給國家京劇院投下了一顆炸彈。此後,我又跟馬連良先生的小兒子學了三齣馬派的骨子老戲。”

馮遠征2004年跟隨人藝的《茶館》赴臺演出,“從走臺到排練便能感受到友善。演出時劇場座無虛席,謝幕的時間比在北京演出還要長,對於京味兒和鄉音,觀眾真是久違了。”

現場,魏春榮和溫宇航還合唱了《梁祝》的唱段,魏海敏與胡文閣則共同演繹了《梨花頌》。

文/本報記者 郭佳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