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處暑:秋涼漸起,令人歡喜

發佈時間:2022-08-23 16:02:5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夏瑾 | 責任編輯:和海佳

“綺筵散罷塵初靜,漸有新涼遞好秋。”這是宋代詩人江溥《處暑後一日作》中的詩句。每年西曆8月22日前後,當太陽運作至黃經150度時,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便到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義:“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杭州師範大學文化傳播與文化創意學院副教授袁瑾介紹,處暑的到來,意味著悶熱高溫的天氣畫上了句號,長達月余的“三伏天”也在處暑前後結束。不過,悶熱雖告一段落,暑氣卻沒有全然散盡。處暑的天氣特點是早晚涼爽,中午依然炎熱,俗諺有“處暑十八盆,天氣自然涼”,意思是處暑以後天氣炎熱依舊,每天需用一盆水洗澡,待洗完“十八盆”後,到了白露節氣,人們才可感受到真正的秋涼。

處暑三候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研究”首席專家蕭放向記者介紹,處暑初五日為一候“鷹乃祭鳥”。《逸周書·時訓解》:“處暑之日,鷹乃祭鳥”。朱右曾校釋:“殺鳥而不即食,如祭然。”説的是在處暑時節,鷹把獵到的鳥擺在窩前,就像人們的祭祀一樣。

處暑又五日是二候“天地始肅”。《禮記·月令》曰:“天地始肅,不可以贏。”《説文解字》曰:“贏,緩也。”意思是,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此時絲毫不得懈怠。

再五日為三候“禾乃登”。《説文解字》曰:“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意思是,處暑過後,稻穀成熟,人們開始收穫。

收穫在望

處暑是與收穫聯繫緊密的時節。蕭放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古時,農人期盼處暑這天下雨。農諺説:“處暑的雨,穀倉的米。”古人認為,處暑下雨,就意味著雨水適宜,作物滋潤結實,所以又有“處暑雨如金”的説法;如果處暑無雨,就會發生乾旱,影響稻穀的豐收,所以有“處暑天不雨,結果也難收”的説法。

處暑以後,莊稼成熟的速度會明顯加快。蕭放説,這是因為處暑之後晝夜溫差增大,而晝暖夜涼的條件對農作物幹物質的製造和積累十分有利,故民間有“處暑禾田連夜變”之説。

處暑前後,湘、黔、桂等地區的畬族、仡佬族、景頗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壯族、阿昌族、彝族、瑤族都會舉辦一個預祝五穀豐登的傳統節日——嘗新節。農家會從田中摘取少許將熟的稻穗,煮成新米飯,然後殺雞宰鴨,擺下家宴,是為“嘗新”。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我們的節日”北京工作室負責人張勃告訴記者,處暑是農忙的重要時節,山東有“處暑風涼,收割打場”的説法。而對於漁民來説,處暑也是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前後,沿海部分地區都要舉行隆重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比如象山開漁節、舟山開漁節、江川開漁節等。

食療滋補消秋燥

蕭放告訴記者,處暑正是夏秋相交之時,酷熱的夏季慢慢轉向乾燥的秋季,人體極易受到“燥邪”的侵擾而出現口唇乾裂、身體燥熱、咽喉腫痛等症狀,雖不甚嚴重,卻足以擾得人心神不寧。於是,民間多有食療滋補之法,消暑防燥,慰藉身心,鴨子便是其中之一。

袁瑾介紹,江南各地多有處暑吃鴨的習俗,尤以南京為盛。南朝梁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吳均在《齊春秋》中記載了一段往事。梁太平元年(西元556年),北齊軍隊進攻梁都城建康(今南京),兩軍在南京幕府山區對峙。此時會稽太守陳菁(即後來的陳文帝)為梁軍送來了“三千石大米和一千隻鴨子”。軍士們炊米烹鴨,飽餐一頓之後,士氣大振,一舉擊敗北齊大軍。鴨肉讓士兵體力大增,當地百姓見其滋補強身之效甚佳,從此食鴨漸成風氣。民間有“七月半鴨,八月半芋”的俗諺,人們認為農曆七月中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鴨肉味甘性涼,清熱去火,緩解秋燥功效顯著,很適合作為處暑時祛燥的食物。

蕭放告訴記者,處暑吃鴨也是為討個好彩頭,江蘇一帶有句老話叫“處暑送鴨,無病各家”。人們在處暑日燉老鴨煲或是炒鴨塊,盛出的第一碗要請鄰居先嘗嘗,然後全家人才能痛痛快快吃鴨子。

袁瑾介紹説,在烹鴨之法最為齊全的南京,人們按著時令吃鴨,有一種説法是“春食烤鴨,夏啜琵琶鴨,秋品桂花鴨,冬嘗板鴨”,處暑時節最適宜的是用蘿蔔和麻鴨煨湯,做成清熱潤肺的蘿蔔老鴨煲。

張勃向記者介紹,北京人也有在處暑吃鴨子的習俗。人們一般會到店裏購買處暑百合鴨,這是選用百合、陳皮、蜂蜜、菊花等養肺生津的食材製作而成的鴨子,味道可口、營養豐富。

如果説鴨子是補虛上品,酸梅湯則是消燥“靈丹”。蕭放告訴記者,一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蘇州、杭州、溫州等地街頭還有專門賣酸梅湯的攤子,民間更有“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之説。北方人的酸梅湯以山楂為主料,到了江南則是以烏梅做主料。袁瑾介紹説,江浙一帶盛産一種核小肉厚的小青梅,自然曬乾後,用木炭來熏,製成的烏梅還帶有淡淡的煙味。制酸梅湯可簡可繁,簡單的方法是取開水衝涼過、曬乾後的烏梅,加上冰糖,用水煮。如果想講究一點,還可加入甘草、陳皮、鮮薄荷等配料。酸梅湯煮好後放涼,喝起來酸中帶甜,甜中又有微鹹,一口氣喝下去,爽快感和涼意通遍全身,燥熱全消。

袁瑾認為,節氣是四時輪轉的標誌,處暑之後寒暑交替,秋涼漸起,田間稻穀將迎來豐收以慰農人的辛勞,此時,人們也要以豐富的食物滋補身體,多樣的活動鍛鍊身體,以順應節序的變化。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