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化和旅遊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中華文化影響力持續提升

發佈時間:2022-08-24 17:46:0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聞 | 責任編輯:蘇向東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饒權       攝影  中國網記者  鄭亮

中國網8月24日訊 中共中央宣傳部今天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饒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和旅遊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十年來,中華文化影響力持續提升,為加快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奠定了堅實基礎。

藝術創作持續繁榮,推動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不斷健全以創作為核心任務、以演出為中心環節的工作機制,實施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新時代系列藝術創作工程等,積極構建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偉大征程》《奮鬥吧中華兒女》等重大文藝演出成功舉辦,唱響時代主旋律,描繪新時代壯美篇章。加大國家藝術基金扶持力度,發揮各類文藝評獎和展演展覽活動引領作用,堅持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並舉,推動優秀作品不斷涌現、破屏出圈,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歌劇《沂蒙山》、話劇《谷文昌》等文藝作品廣受好評。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促進人民精神生活走向共同富裕。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15個、文化館3316個、文化站4.02萬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7.54萬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和91%的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戲曲進鄉村”等惠民項目深入實施,“村晚”等品牌文化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文化和旅遊産業體系逐步健全,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産業規模不斷壯大。2019年,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達44363億元,旅遊及相關産業增加值達44989億元,佔GDP比重分別達4.50%、4.56%。數字文化産業快速發展,“雲看展”、線上演播、網路直播、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加速崛起。大眾旅遊、智慧旅遊持續發展,自駕遊、露營旅遊、冰雪旅遊、康養旅遊、海洋旅遊等引領休閒度假新潮流。文化創意、非遺工坊、鄉村旅遊持續賦能鄉村振興。紅色旅遊、旅遊演藝蓬勃發展,文旅融合深度推進。

文化遺産資源家底逐步摸清,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弘揚成效顯著,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58處,備案博物館6183家;我國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餘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57項;各級代表性傳承人9萬餘名,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062名;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3026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03家;世界遺産56項,位列世界第二;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42項,位列世界第一。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文物保護工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和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等深入實施,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果豐碩,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文化遺産進一步“活起來”,“考古熱”“博物館熱”“非遺熱”“古籍熱”蔚然成風,國潮國風成為年輕人新時尚。

對外和對港澳臺交流合作深入開展,文化和旅遊領域實現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和旅遊交流合作格局逐步建立。配合元首外交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主場外交,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動成功舉辦。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在93個國家派駐文化和旅遊機構,與157個國家簽訂政府間文化和旅遊合作協定。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對外文化貿易體系日益完善,核心文化産品和服務千帆出海,出口快速增長。文化和旅遊年(節)以及“歡樂春節”“美麗中國”等品牌活動影響廣泛,有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對港澳臺文化和旅遊工作深耕厚植,持續開展“藝海流金”“情係中華”等品牌活動,凝心聚力、增進認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