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中俄同為公認電影大國 電影如何促進中俄文化交流?

發佈時間:2022-08-24 08:51:29 | 來源:中國新聞社 | 作者:史軼夫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社哈爾濱8月23日電題:電影如何促進中俄文化交流?

——專訪中俄電影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宋要武

中新社記者史軼夫

電影享有“裝在膠片盒裏的大使”之譽,是展示各國形象和文化的窗口。中國與俄羅斯是友好鄰國,同為世界上公認的電影大國,雙方互引片源,共赴影展,合作拍片等,交流頻繁。中俄電影文化有何異同?電影之橋在中俄文化交流中發揮什麼作用?中俄電影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中俄合拍紀錄片《共同的勝利》中方製片人宋要武教授,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此進行解讀。

現將採訪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俄電影合作經歷哪幾個歷史發展階段,合拍的影片有什麼顯著特點,體現什麼時代意義?

宋要武:可以分為三個歷史發展階段:一是新中國建立之前的中蘇電影合作。以歷史題材和戰爭題材為主的蘇聯電影進入中國,傳播了文化並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士氣,同時也深刻影響了中國電影人的創作風格。二是新中國成立後到蘇聯解體前的中蘇電影合作。蘇聯電影通過贈送、互換和購買途徑進入中國,兩國在拍攝影片和舉辦電影周等多方面進行了合作。從1949年到1958年間,共有102部中國影片在蘇聯上映。20世紀60年代,儘管中蘇關係急劇惡化、兩國電影交往趨於停滯,但中國還是通過朝鮮和羅馬尼亞等國購進了一些蘇聯影片,如《第四十一》《雁南飛》和《一個人的遭遇》等。三是1992年以來中國與俄羅斯的電影合作。兩國電影界保持了持續的互訪,並於2002年建立了副部長級的中俄電影合作工作小組。2008年,這個工作小組升格為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之下的中俄電影合作分委會。2012年,國家廣電總局電影管理局批准在哈爾濱成立中俄電影文化交流中心,我當時擔任哈爾濱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親歷了整個過程。特別是2017年,中俄簽署關於聯合製作電影的協議,為兩國在電影拍攝領域的合作奠定基礎,兩國互辦電影節,更多優秀電影作品得到交流,合拍作品也越來越豐富。

合拍作品體現時代特徵。1950年中俄合拍了電影《中國人民的勝利》和《解放了的中國》,主要是借助電影讓蘇聯人民及時了解新中國。195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與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合拍了第一部寬銀幕故事片《風從東方來》,以中俄青年友誼為主要故事內容。2019年1月25日上映的合拍作品《戰鬥民族養成記》則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拍攝的代表性作品,影片大量涉及了兩國的文化元素、文化碰撞與文化交融,促進了兩國人民的彼此了解。我們與俄羅斯歐亞廣播電影學會合拍的紀錄片《共同的勝利》則是向莫斯科保衛戰和長沙保衛戰獻禮的歷史題材紀錄片。

1950年中俄合拍電影《解放了的中國》海報。

1950年中俄合拍電影《解放了的中國》海報。

中新社記者:據您了解,俄羅斯電影人如何看待中國電影人和電影藝術?

宋要武: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有機會與俄羅斯電影界的朋友們持續交流併合作。特別是在2016年中俄博覽會上,我們與俄羅斯歐亞廣播電視學會簽約以來,我本人多次應邀擔任塞瓦斯托波爾“共同的勝利”國際電影節、北極地區電影節等俄羅斯電影節評委。在與俄羅斯夥伴一起工作時,他們每次都會談起中國電影和中俄合拍項目。

俄羅斯電影界朋友最感興趣的話題包括:中國政府支援電影發展的具體政策,特別是重點題材影片的資助方式;中國民間資本投資電影的具體模式,特別是票房成功的幾部大片的成功經驗;中國電影觀眾的觀影偏好,特別是年輕觀眾對俄羅斯電影的需求資訊等等。

他們覺得,通過觀看中國電影,可以深入了解中國的悠久歷史和多樣文化。比如,電影中呈現的中國建築、茶文化、民族習俗、飲食文化,等等。

中新社記者:中俄電影文化有何異同?

宋要武:俄羅斯電影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那種對於國家命運和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俄羅斯電影的另一大優勢,是其深厚的文學底蘊。根據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文學巨匠的名著改編的電影長盛不衰。

另外,俄羅斯的電影音樂非常有特色。這歸因于俄羅斯民族音樂這一富礦,以及俄羅斯電影人對於本民族音樂的自信。

比較而言,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題材更令俄羅斯朋友關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和城市生活的翻天覆地變化,給電影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創作基礎。

中俄合拍電影《戰鬥民族養成記》海報

中俄合拍電影《戰鬥民族養成記》海報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看待中俄電影文化交流,未來兩國電影行業的合作前景如何?

宋要武:我對中俄電影交流充滿信心,看好這樣幾個合作領域:

一是建立更加務實的合作機制。我期待著中俄電影交流基金的建立。

二是確定一批重點合拍作品。文學名著改編電影、冰雪題材電影、跨國愛情故事都是我們商談過的選項。

三是合作舉辦電影節。我們在推動哈爾濱國際冰雪電影節的恢復舉辦,其特色就是中俄合作。

四是合作創辦電影教育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吳江老師以引進米哈爾科夫傳記的方式,為推進在中國創辦米哈爾科夫電影學院提供了可能性。

五是拓展中俄電影合作的經濟和社會空間。比如,以電影為載體,推進兩國旅遊合作和青年交流。

電影具有多種社會功能。它既是藝術品,又是商品,還是意識形態載體。中俄關係處於歷史最好階段,這為中俄電影合作提供了更大空間。(完)

受訪者簡介:

宋要武,東北石油大學教授,美國漢弗萊學者,俄羅斯烏拉爾國立經貿大學榮譽教授,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擔任“一帶一路”與中蒙俄合作研究院院長,中俄電影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俄羅斯歐亞廣播電視學會會員。2017年12月,首屆北極地區國際電影節在俄羅斯舉行,來自俄羅斯、瑞典、挪威、丹麥、芬蘭、美國等國家的60部影片參加,宋要武作為中俄合拍紀錄片《共同的勝利》的中方製片人,接受組委會頒發的特別獎。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