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成都自然博物館即將亮相館藏30多具珍貴恐龍骨架標本

發佈時間:2022-08-19 13:29:48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作者:閆雯雯等 | 責任編輯:姜一平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閆雯雯、吳德玉、張錚、劉皓洋

成都有一條成華大道很有名氣。如今,這條大道將迎來它的地標建築——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作為省市重點工程、省內第一座城市與高校共建的博物館、成都首座不規則形態公共建築,成都自然博物館裏究竟藏有哪些“奧秘”?跟隨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一起探館,提前感受這座新文化地標的魅力。

“如今已進入布展衝刺階段,已開啟開館倒計時。”成都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成都自然博物館校籌建組常務副組長歐陽輝介紹,博物館就建在校園旁,未設圍墻,完全向市民開放。

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融合蜀山蜀道蜀水等四川元素

記者了解到,該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和環境設計融合了蜀山、蜀道、蜀水等四川本土元素,由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美國PCPA事務所合作完成。

主館建築由六個山峰岩石造型的單體組成,以此致敬蜀山;六個單體之間通過人行棧道和天橋長廊連接,蜿蜒盤旋極具蜀道意境;在室外環境中穿插的彎曲水流與倒影水池,盡顯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該博物館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總建築面積50520平方米,其中展區面積共17005平方米,圍繞“認識地球家園,探索自然奧秘”主題,設有“地質環境”“礦産資源”“龍行川渝”“恐龍揭秘”“生命探源”“繽紛生命”等6個常設展廳和2個臨時展廳,以及學術報告廳、4D影院、環幕影院、研學中心等配套展教設施。

“這所規模宏大的博物館從2017年11月公開徵集設計方案起,到如今即將開館,建設耗時4年多。”據該博物館負責人介紹,成都自然博物館建成後,將形成一座新的城市文化地標,同時也將更好助力成都理工大學一流學科建設。

館藏“合川馬門溪龍”亞洲完整恐龍化石中的最大者

走進博物館,記者看到,該博物館藏品豐富,目前擁有礦物、岩石、礦産、寶玉石、古生物以及動植物標本等6萬餘件,其中世界級、國寶級的精品、珍品較多,如館藏30多具珍貴的恐龍骨架標本,在數量和種類上均居中國各大學自然博物館之首。

在位於二樓的“龍行川渝”展廳,陳列著被譽為鎮館之寶的“合川馬門溪龍”化石,該具恐龍骨架發現于1957年,復原全長24米,真化石含量達80%以上,是迄今為止亞洲完整恐龍化石中的最大者,由“中國恐龍研究之父”楊鐘健先生親自研究定名,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名。

值得一提的是,該博物館還對四川地形地貌有著詳細的展示,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形成、四川豐富的地學旅遊資源、四川易發的地質災害類型……立體模型、彩色圖解、沙盤,以及多媒體展項等,為市民提供了認識了解腳下這片土地的最佳去處。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