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意盡最大的努力,守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崑曲藝術,讓崑曲在新時代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與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衡量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也要看作品。”我今年82歲,從事崑曲藝術近70年了,對“堅持守正創新”有很多體會,對“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更是深有感觸。
崑曲被譽為“百戲之師”,也是中國戲曲的一個高峰。崑曲誕生後有句話,“四方歌者皆宗吳門”,崑曲這種新的聲腔“水磨腔”軟糯細膩,廣受歡迎。幾百年來,崑曲也經歷了一個個困難時期,但總能絕處逢生,因為這個劇種是有藝術魅力的。崑曲就像中國戲曲藝術百花園中的那朵“蘭花”,代表了中國人精神層面既雅且美的部分。
理解了崑曲豐厚的歷史積澱,我們更能理解什麼是“守正創新”。崑曲有那麼多優秀的劇目、曲牌,都是貼近我們中國人心靈的經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們當然有責任守好。故步自封、陳陳相因談不上傳承,割斷血脈、憑空虛造不能算創新。崑曲藝術的當代發展要把握傳承和創新的關係,“守正創新”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少了哪個字都不行。
還記得2007年,上海昆劇團花了3年時間創排全本《長生殿》,並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演,一天一本,連演四天,這是《長生殿》問世300年來第一次在現代舞臺上全貌呈現。連演四天觀眾能否接受,大家心裏都沒有底。然而,最後演出大獲成功,極大地振奮了我們的精神,讓我們歡欣鼓舞。
這部戲的創排非常不容易,我心裏甜酸苦辣,有許多滋味。把《長生殿》全部搬出來給當代觀眾看,一直是我的夢想。崑曲有兩部“經典中的經典”:一部是《牡丹亭》,另一部就是《長生殿》。這兩個劇目經受了幾百年考驗,凝結著崑曲藝術的璀璨精華。《牡丹亭》已經多次出現在當代崑曲舞臺,如果不能把《長生殿》排出來,讓當代觀眾領略它的魅力,這會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上海昆劇團全本《長生殿》裏既有我們小時候學過的戲,也有許多全新創作,既有崑曲傳統,又有時代新氣象,所以才能立得住。《長生殿》演出的成功,證明了創排經典老戲這條路是走得通的,觀眾是熱烈歡迎的。它堅定了我們的信心:崑曲這個古老劇種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傳統藝術寶庫經過用心開掘,可以在今天綻放奪目光彩。
此後,崑曲的前景越發明朗起來。如今崑曲這麼受歡迎,我真的非常欣慰。現在崑曲的年輕觀眾很多,我們演出時,舞台下往往80%是年輕觀眾,這意味著崑曲未來的發展空間無限。
文藝要發展,關鍵還是看作品。我們去年在上海大劇院首演的《自有後來人》,是上海昆劇團成立以來創排的第一部大型革命題材現代昆劇。經過劇本階段一字一句的集體修改、排練場上的群策群力,劇組最後在唱腔上找到了“破套存牌”的方式,也就是説,保留崑曲曲牌,但打亂原有的套曲格式。這是崑曲藝術名家俞振飛很早之前提出的方法,也是一個既符合崑曲規律又能實現新戲創作的好方法。我在劇中扮演鳩山一角,為符合人物設定,我沒有採用傳統韻白,而是設計了一種介乎韻白和普通話之間的有韻律的唸白。這個戲的成功證明了,只要打開守正創新的思路,崑曲大有可為,不僅能演古代才子佳人戲,也完全能夠演好現代戲,完全可以駕馭紅色題材作品。拓展崑曲題材,對崑曲藝術的當代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從事崑曲藝術這麼多年,見證了崑曲的興衰變遷。對於崑曲,我心中就是四個字:熱愛、責任。我願意盡最大的努力,守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崑曲藝術,讓崑曲在新時代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與活力。
這個夏天,上海昆劇團正在忙著排新戲,臺上都是年輕人,我擔任藝術指導。現在的青年演員都很不錯,接受新事物比我們當年快得多,但與此同時,還需進一步刻苦鑽研。希望年輕人能夠再加把勁,堅持守正創新,這樣我們的崑曲事業才會“自有後來人”。
(作者為崑曲表演藝術家,本報記者曹玲娟採訪整理)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19日 20版)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