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轉型關鍵期 中國影人描繪電影産業全景版圖

發佈時間:2022-08-17 10:43:29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肖揚 | 責任編輯:蘇向東






今年是《“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電影正處於“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轉型的關鍵期,十年來,中國電影做了什麼?十年後,中國電影又將探索什麼、成就什麼?

8月14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電影強國論壇——奮進新征程:光影不息 燃夢未來”請出了9位中國電影的重量級嘉賓——他們的名字或者所代表的電影機構以及所生産的電影作品,幾乎可以構成中國電影産業版圖的全景,得以讓人們清晰地一覽中國電影艱辛而蓬勃的走向。

中影集團

十年累計票房837.16億元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傅若清講述道,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影一直以創作為核心,近十年來,中影從《建黨偉業》《中國合夥人》一直到《流浪地球》和《我和我的父輩》等,創作出品投放市場各類影片一共有200部,累計實現票房837.16億元。

除了創作之外,中影也在全産業佈局。傅若清透露,近十年來,中影共計為4401部電影提供發行服務,佔到了全市場的76%,其中,國産影片3483部,佔國産影片數量72%。在銀幕建設方面,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加快,公司旗下的控股院線和控股合計覆蓋了全國21821塊銀幕,有264萬坐席,佔市場28.15%的份額。

而在2007年中影國家數字基地建成,隨後擁有了虛擬棚、雲製作、數字化生産線等多項先進技術設施,近十年中影基地共為5111部影視作品提供了製作服務,其中電影作品有3173部。

傅若清表示,20年前中國在世界電影上擔當起了數字化進程的使命,實現了整個數字化零的突破,並且在20年前首先完成了100塊數字電影放映銀幕的建設任務。這幾年又提出了高幀率、高亮度、高動態範圍等七大電影技術融為一體的“高度式電影”,打造了先進的放映技術和放映系統,未來,中影集團希望通過新的技術為電影復蘇打一劑強心針,“在未來幾年中,每年定制一部起碼幀率要達到48幀以上的電影。”據悉,已經進入後期製作的《流浪地球2》是國際A級的科幻類型,同時又是A級製作水準電影的創作,使用了48幀進行拍攝。

愛奇藝

一步一步走 一步一步學

愛奇藝創始人、CEO 龔宇表示,十年來愛奇藝做了兩件事,一是搭建一個好的平臺,二是做一些影視作品,最近幾年,愛奇藝每年在內容方面的預算約200億元人民幣,“去年有一兩部,今年有兩三部,未來會在電影方面投入更多。”

龔宇感慨,電影的創作太難了,這些年栽過很多跟頭,“但是沒關係,我們一步一步地走、一步一步地學,希望我們從電影製作的小學生逐漸成長為小學畢業的中學生,早日進入大學,用科技創新這個手段可以跟電影行業做更深入的合作。”

據悉,愛奇藝未來兩年的電影片單,包括今年國慶節即將上映,鄧超、俞白眉執導的《中國乒乓》,以及即將開機的尹力導演的《戰爭1840》等重頭作品。

保利影業

推進特色內容的發展

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衛強表示,保利影業擁有67家直營影院,一共1500多塊銀幕。2015年開始做一些回歸內容的嘗試,“一類是主控出品、9月份即將上映的《掃黑行動》;第二類是與大的電影企業合作的電影,比如《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國乒乓》等,推進特色內容的發展。”

光線傳媒

未來十年上映150部電影

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長田發言時慷慨自信 ,他説:“十年前,光線傳媒的《泰囧》開創了中國電影十億時代,《美人魚》開創了30億的時代,《哪吒之魔童降世》開創了動畫電影的50億時代。未來,希望光線的作品可以開創70億、100億的新高。”

王長田透露,光線傳媒不同階段運作的電影已經達到70部左右,幾十部動畫電影在規劃之中,希望光線每年有15部到20部影片能夠推向市場,下一個十年中,能夠做到至少150部影片上映,單片票房希望做到每部平均5億以上。

談起備受關注的“神話宇宙”,王長田表示,光線傳媒梳理了中國有史以來所有的神話人物傳説故事和文化作品,將以動畫電影的方式,構造一個中國神話史,“第一階段,由三五十部電影構成,每一部電影製作週期是四五年,現在已經完成了世界觀的構造,這個電影工程需要非常大的世界觀,需要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抱有虔誠的態度、要有對未來負責的態度,‘神話宇宙’的工作已經展開幾年了,已經有作品投入製作,在未來20年的時間裏會陸續推出。”

上影集團

實行“三大核心戰略”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兒回溯歷史,“2016年上海電影股份在滬交所上市,雖然沒有整體上市,但也是向資本市場邁出的重要一步。過去十年,上影出品了一批作品,獲得了數百個獎項。”

2019年,上影集團確立了“三大核心戰略”,一是大IP開發、二是精品電影、三是數字化轉型。去年開始,上影集團陸續推出了《1921》《愛情神話》等一批作品,今年推出了新人新作計劃,加快培育年輕人才。大IP開發方面,啟動了以上海影城為核心的綜合體的改造,探索作為影院存量資産如何提升消費、加快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電影市場。王健兒表示,上海市政府在今年以來對數字經濟給予很大的支援,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培育元宇宙等新賽道,也推出了十億的上影數字化産業基金。

華誼兄弟

積極佈局元宇宙

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王中磊坦承,這十年來,華誼兄弟似乎只做了一件事——圍繞著拍電影這一件事在做,“2012年,華誼兄弟拍了《十二生肖》《1942》《畫皮2》,那是多元的一年,華誼兄弟出現了很多不同類型的作品。”

2009年,華誼兄弟成為國內第一家影視上市公司。王中磊感覺是在圍繞電影做了幾個夢,“一是做了電影小鎮,十年以來落地了5個電影小鎮;二是,開始做‘影遊聯動’,當時的遊戲産業很發達,也迫切地希望通過電影這樣的介質雙方都可以達到雙贏。”

王中磊坦承,華誼兄弟做得並不好,“國內所有電影衍生方面都在努力,但是都做得不好,依然強烈地依賴於影院的收入、依賴於版權收入,別的方面也是舉步維艱,依然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之道,未來十年希望共勉。”

儘管因為疫情、資本退場、政策的調整,電影人在這三年中異常艱難,但王中磊表示,所有的電影人不會“躺平”、中國電影也不會“躺平”,會繼續完成新的十年。今年,華誼兄弟開始佈局數字世界,做國內較早的元宇宙的先行者,“通過元宇宙技術來拍攝,對探險、科幻電影有很大幫助之處,希望在一兩年時間內,華誼兄弟可以出品兩部至少80%以上是由虛擬拍攝完成的高品質電影。”

博納影業

十年累計獲重要獎項超400個

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于冬回憶了2010年博納影業在美股納斯達克上市的情景,當時的他39歲,風華正茂,時光轉眼過去,“這十年,博納拍了300部電影、累計票房突破600億、累計獲獎超過400個重要獎項、累計出口海外發行超過3億美元。”

2013年,于冬跟徐克導演、黃建新等主創團隊在牡丹江上待了40多天,拍攝了《智取威虎山》開創了主旋律電影創新表達之路,之後拍攝《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大片用了6年時間;接著在2019年推出了中國驕傲三部曲——《烈火英雄》《中國機長》《決勝時刻》。

2020年到2021年疫情影響下,博納影業卻傾注全力把所有的近20億資金,集中拍攝了《中國醫生》《長津湖》系列,“越是困難時候,越要拿出有分量的作品、越要有必勝的信心,我們沒有退路、沒有捷徑。”

于冬表示,這十年當中,自己做的一個重要決定是2015年在納斯達克退市,2016年4月份正式下市,經過漫長的等待,如今博納影業在A股的上市申請終於獲得核準,即將登陸A股。于冬感慨這十年走得非常辛苦,“從40歲的年紀走到了年過半百,十年前,我想過到我50歲的時候我可以回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去教書育人,這是我的理想,但是,轉眼就過了50歲,根本停不下來,如果上天還可以再眷顧我十年、15年的健康,我至少還可以再拍100部電影。”

對於“電影強國”的目標,于冬表示,中國電影已經做到了在本國市場上的絕對主導地位,“無論是故事影片生産能力、技術的進步、人才優勢、工業化水準提升,我們已經是電影大國了”,但于冬認為中國電影還缺一個標誌,就是海外出口能力、輻射能力和國際影響力,“中國電影在這十年當中要建成‘華萊塢’,好萊塢不等同於美國電影,好萊塢是全球人才集中之地,全世界的導演、製作人吸納到好萊塢拍電影,中國電影在面向國際的時候,也要吸納全球的人才來拍中國電影、來拍中國故事、要多種聲音、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向全球展現中國的藝術魅力和中國的電影承載的價值觀以及話語權。”

華夏電影

做電影發行的國家隊和主力軍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趙海城表示,國內外電影發行是華夏的核心主營業務,堪稱電影發行的國家隊和主力軍。製片方面,華夏十年來參與出品有主投的130余部、所獲獎項數量超過300項,代表作品包括《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摔跤吧爸爸》《送上我上青雲》《我和我的祖國》《守島人》等。

長影集團

未來將嘗試經典IP的動漫改編

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鮑盛華表示,長影集團近十年跟市場上各個電影公司合資合作拍攝影片,比如,去年上映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狙擊手》等。

長影集團也在堅持拍攝壟斷題材的影片,比如,去年長影的《青春作伴好還鄉》。長影集團一直在堅持的一個片種是主旋律人物傳記電影,有《黃大年》《老阿姨》《守邊人》《索道醫生》等一批作品,這是長影集團的堅守和堅持。

未來,長影集團將嘗試將一些經典IP改造成動漫電影,“比如,我們會探索將《甲午風雲》改為動漫電影。現在我們正準備做的一部影片,是取材于東北虎國家公園的《虎視眈眈》,希望拍成長白山版的《少年派》。”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