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票房超去年同期!電影業探索高品質發展路徑觀察

發佈時間:2022-08-18 14:01:41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烏夢達 楊淑君 李放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小朋友在中國電影博物館參觀。新華社記者任超攝

遊客在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的特製“窯洞電影院”內觀看電影短片。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73.82億元!截至8月13日,我國2022年暑期檔票房超過2021年暑期檔總票房。近年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全球電影行業遭受衝擊。為加快我國電影行業回暖,中央到地方相繼推出一系列紓困和扶持政策措施。電影業在統籌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哪些創新和突破?《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多位業內人士、相關專家,探尋電影業高品質發展路徑。

暑期檔回暖為市場注入“強心劑”

《獨行月球》《人生大事》《神探大戰》《明日戰記》《侏羅紀世界3》……這個暑期,北京市民戴魁已經走入影院觀看了5部影片。“明顯感覺買票的人比去年暑期多了許多。”戴魁説,在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措施的背景下,很多電影院的上座率依然可觀。

現實題材片、科幻片、愛情片、動畫片……2022年暑期檔,10余部多類型影片相繼上映,為觀眾提供了多樣的觀影選擇。國家電影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3日16時38分,我國2022年暑期檔票房達73.82億元,超過2021年暑期檔73.81億元的票房成績,電影市場恢復勢頭良好。

“今年暑期檔票房給電影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影視傳媒係系主任陳剛表示,科幻片《獨行月球》、溫情現實題材片《人生大事》、藝術片《隱入塵煙》等影片的市場表現,從不同側面給了電影業信心。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網路視聽平臺正悄然改變著觀眾的觀影習慣,疊加疫情影響,電影觀眾線下觀影頻率受到影響。如何讓觀眾走回影院,成為電影人面臨的重要課題。

“電影是漫長的旅程,由電影人拿起第一支接力棒奔跑至最後一程,但它卻只有在將接力棒遞交給觀眾的瞬間,才能真正完成自己的誕生。”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説。

8月12日至8月21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11個展映單元推出130余部中外影片,目前,展映影片受到觀眾熱捧。“北京國際電影節放映活動和暑期檔票房反映出觀眾對電影消費、電影娛樂以及電影帶來的精神熏陶還是有很強烈的期待。”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道新表示,這是一個好的信號,證明儘管遭遇低谷,但中國電影人還是在努力地思考電影業該如何轉型,電影創作該如何更好地與觀眾結合。

轉型後的良好反響也讓電影業有了扭轉低谷局面的信心。據燈塔專業版影院營業地圖顯示,截至8月15日,全國營業影院總數10053家,全國影院營業率81.5%(有票房上報的影院)。燈塔專業版分析師陳晉表示,今年暑期檔票房相較去年會有明顯漲幅,扭轉上半年市場下行的頹勢,給市場和觀眾恢復信心,“我們期待復蘇的勢頭能不斷延續”。

求新求變電影業展現發展韌性

為加快我國電影行業回暖,中央到地方出臺了多項政策,為電影市場紓困。

國務院5月印發的《紮實穩住經濟的所有政策措施》提出,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7個行業企業,納入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存量留抵稅額政策範圍。國家電影局近日推出一系列針對電影業的促消費措施,包括開展2022年電影惠民消費季,聯合多家電影票務平臺發放共計1億元觀影消費券等。北京、浙江、海南、山東等地也推出房租減免、消費券發放等助企紓困政策,上海、湖北等地通過直接補助電影院的方式提振行業信心。

國家電影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電影總票房達472.58億元,其中國産電影票房為399.27億元,佔總票房的84.49%。銀幕總數達到82248塊,全年總票房和銀幕總數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形成了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中國電影人經受了考驗,付出了巨大努力。”李道新説。

經過三年的挑戰與衝擊,電影從業者普遍認識到,優質內容是市場發展的關鍵。疫情下,中國電影人堅持守正創新,創作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積極推動技術自主創新和工業結構升級,促進電影文化、藝術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在危機中彰顯了強勁韌性。《長津湖》《1921》《中國醫生》《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説家》《獨行月球》等一批影片受到關注。

“近年來,我國主旋律題材電影探索越來越多元化,使用更令觀眾喜聞樂見的、更符合電影規律的方式去傳遞主流價值、主流文化。”陳剛表示,散點式的敘事視角、主觀化的視聽語言、穿插交錯的時空結構和蒙太奇剪輯,這些創新舉措契合了當下年輕人跳躍式、片段感、碎片化的時空邏輯和視聽體驗,拉近了主流大片與當代青年觀眾之間的距離。

《你好,李煥英》《我的姐姐》《人生大事》……近兩年來,更多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普通人命運和境遇的影片出現在大銀幕上,家庭的喜怒哀樂構成氣象萬千的生活圖景。

“疫情影響下,一批現實主義作品的出現其實是跟觀眾的社會心理相吻合的。在這樣一個特殊的語境之下,關注普通人命運、情感的影片更能引發大家共鳴。”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説。

首次大規模使用虛擬拍攝技術的《刺殺小説家》、借助數字化視效技術搭建虛擬場景的《白蛇傳·情》、全片近2000個特效鏡頭的《獨行月球》……電影內容創新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由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堅實的工業體系作支撐。尹鴻表示,近年來中國電影工業化水準、製作水準、製作能力、製作規模都有所提升,特別是頭部電影應用新技術的能力、工業化的水準提升明顯。

正視挑戰和機遇

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在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過程中,面對機遇與挑戰,中國電影人將如何守正創新,提升中國電影的原創力和國際影響力?

《“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提出,2035年建成電影強國,中國電影實現高品質發展。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主席余俊生表示,未來五年,中國電影需要在戰略上謀篇佈局,進一步明確高品質發展的目標和路徑。

“疫情給電影行業造成巨大衝擊,但不能阻擋我國電影行業前進的步伐。中國電影仍處在黃金髮展期,投資不會離場,人才不會離場,觀眾不會離場。”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衛強説。

李衛強認為,應該辯證地看待疫情對電影行業的影響和衝擊。影城院線運營困難、新建影院數量增速放緩、部分低效影院退出市場,但同時也倒逼影院做出努力與改變。“優質影片供應不足、檔期過於集中,但仍能看到有表現優異的影片提振信心,泡沫被擠掉,投資者、創作者也能夠投入更大精力研究內容方向。”李衛強説。

“管理機構還需加強對創作一線、生産一線的服務,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文化環境。”尹鴻表示,當下國際經濟形勢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要調動好行業從業人員的能動作用,“人有信心、有活力,創新就能得到保障。”

“中國電影在類型化探索上已經做了不少努力,但工業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原創力還有不足,未來需要在電影教育方面加強對青年學生原創力和想像力的培養。”陳剛説。

業內人士還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中國電影處於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期。為適應國際形勢新變化和對外交流合作新需要,中國電影要堅持高點站位,樹立全球視野,切實增強國際競爭力。(記者烏夢達楊淑君李放)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