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2022年7月23日,中國國家版本館舉行落成典禮。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開館。中國國家版本館是新時代標誌性文化傳世工程,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將古今中外載有中華文明印記的十大類版本資源納入保藏範圍,全面履行國家版本資源保藏傳承職責,打造國家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發揮以史鑒今、啟迪後人的重要作用。
由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教授主創的大型壁畫《大匠絲路》和《蘭亭序》屏風在國家版本館落成。
大型壁畫《大匠絲路》是一幅再現絲綢之路傳統工藝匠作的全景式畫卷,以長3米、寬1.2米的尺幅,壯闊且細膩地呈現了絲綢之路商貿往來中具有支撐作用的中華工藝文明與匠心創造。作品以絲路“百工匠作”為主題,運用長卷形式描繪了在南北絲綢之路上的傳統工匠技藝場景,其中包括手工藝製作、貿易通商及風俗文化的生活畫卷,同時描繪了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採珠、貿易經商及造船工藝等,展現了海上漕船、海舟等運輸工具上運載絲綢、陶瓷、香料的情景。通過表現絲路大匠勞作的場面、技藝傳承、風俗習慣等諸多與工匠勞作有關的圖像,突出絲路沿途百工匠作的傳播歷程,體現了絲綢之路上的傳統工藝發展與變遷。作品按照文獻記載的傳統工藝和四大發明發生的地點確定絲路地圖的構圖位置,清晰再現傳統工藝發生、發展的過程。畫面中工藝類型涵蓋了農耕工具器具、衣料染織技藝、金屬鑄鍛、陶瓷磚瓦、造紙工藝、交通工具六個大類,以及民族地區建築和傳統工藝類型,包含176種工匠和工序場景、2000多個人物。
作品由潘魯生教授和藏族青年藝術家著著創作繪製,繪畫創作歷時四年零一個月,潘魯生帶隊自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深入走訪絲路古道,查閱歷史典集,在深入研究和采風的基礎上展開繪畫創作,以中國繪畫語言展示了包含陸路與水路的大匠絲路,是中華傳統工藝之於世界的一次整合式呈現。作品在繪畫基礎上由手工藝人以傳統織繡工藝製作完成,織繡製作歷時半年,手工藝人運用織繡材質及工藝語言加以呈現,以絲線、絲綢、繡工等傳統工藝進一步呼應“大匠絲路”的文脈內涵,是工藝與美術、傳統與當下、物質語言與文脈氣韻的融會。團隊成員劉燕、惠岩、王小琿、韓明參與創作監製。潘魯生指出:“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之路,也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傳播之路,是工匠造物文化發展的集中脈絡,通過絲路意匠畫卷,可生動詮釋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意義,體現民族的精神之光”。
《蘭亭序》屏風是一件純大漆工藝與純手工紅木工藝結合的雙面工座屏,長3.88米、寬2.58米,以“神龍本”蘭亭序書法為原版,以行雲流水之書法、光彩輝映之漆藝、莊重典雅之木作相結合,展現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境界與意蘊。作品由潘魯生教授設計,經數十位工藝美術師共同製作。畫面底板採用傳統漆藝,包括上灰地、貼裱纖維布、批大漆膩子、打磨等工序,畫面背景運用窯變漆工藝,色調統一而富於變化,書法及印章採用定制漆粉,蒔繪工藝,具有浮雕立體感,上下橫向二方連續圖案運用金銀箔工藝,並加以彩色螺鈿裝飾,四週圖案部分採用變涂、蒔繪、平貼、堆漆等技法,白色蛋殼平貼冰紋和傳統彩繪疊加具有裝飾感,襯托呼應中心畫面。紅木底座採用紅檀工藝定制,與中間主題畫面渾然一體。作品製作歷時三個多月,團隊成員張連生、殷波參與創作監製。潘魯生表示:“屏風是我國最為傳統的傢具陳設之一,也是中國傳統藝術審美的重要呈現,《蘭亭序》屏風融會書法經典與傳統漆藝、木作,傳遞的是中華文化莊重雅致、文韻悠遠的意境”。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