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化活水汩汩來 滋潤民心幸福感

發佈時間:2022-07-22 09:43:10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蔣若靜 王薇 | 責任編輯:和海佳

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培育多元演出空間、開展博物館之城建設……首屆北京文化論壇將於7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飯店舉辦,力爭打造成為文化領域的全國性品牌論壇,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北京的文化供給穩步提質增效,高品質文化服務越發觸手可及,戲劇、閱讀、講座、演出等各類文化供給豐富著人們的精神世界,文化産業園區正在成為文化科技融合的創新地、市民文化消費的打卡地。

豐富文化供給

“十五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基本建成

據了解,本市公共文化設施正持續向市民身邊延伸,佈局更加均衡、便捷、合理。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市區兩級公共圖書館24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9個,備案營業性演出場所197個。市、區、街鄉、社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達到6937個、圖書館室6135個、室外文化廣場5616個,基本建成“十五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全市共建成朝陽區、東城區、海澱區、石景山區四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石景山區、大興區、通州區、房山區、豐台區五個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本市鼓勵專業化的社會機構運營公共文化設施,提升服務管理水準。截至2021年底,全市採取社會化專業化運營的公共文化設施有266家。以東城區美後肆時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西城區“磚讀空間”、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和石景山區9個街道綜合文化中心等為代表的公共文化設施,委託社會力量進行運營管理,服務管理的專業化水準快速提升,公眾滿意度也不斷提高。

此外,本市還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資訊技術,為公共文化服務插上飛馳的雙翼,提升服務和管理能力。建成公共圖書館“一卡通”服務點424個,市民通過登錄市、區兩級數字圖書館,可閱讀691.5萬冊電子書、1500種期刊、300余種報紙和1460.3萬篇學術論文。北京數字文化館匯集藝術普及慕課、教學視頻等數字資源5萬多種。

建設博物館之城

本市博物館藏品總數居全國首位

博物館之城也是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截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204家備案博物館,其中,一級博物館18家、二級博物館10家、三級博物館11家,國家一級博物館數量居於全國城市首位。北京地區博物館藏品總數1625.5萬件/套,藏品總數和三級以上珍貴文物數量均居於全國首位,持續開放基本陳列520個,年均舉辦展覽600多項,接待觀眾超過5000萬人次,觀眾滿意率達99.54%。

本市還將持續推進尚未備案的博物館場所培育,編制培育工作方案,開展引導培育,選擇10余家場館開展試點,指導推進其發揮收藏、展示和教育功能。同時,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文創,建設文博衍生品創新孵化中心平臺,連續舉辦北京文博創意設計大賽,開拓館藏資源活化利用新通道。目前,北京博物館志願服務總隊下屬志願服務團隊達66家,在冊成員近6000名。未來,博物館佈局也將持續優化。依託“兩軸三帶”建構博物館之城輪廓肌理,推動形成本市地標性大型博物館群落。

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

今年將舉辦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

積極推進各類文藝要素集聚,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不僅能有效發揮全國文化中心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傳播交流和服務保障功能,更能進一步豐富高品質文化供給。近年來,本市圍繞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時間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等,推出話劇《香山之夜》、舞劇《天路》《五星出東方》、京劇《李大釗》、評劇《母親》、音樂劇《在遠方》等一批精品力作。在第十四、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中,分別以8部和10部作品獲獎名列各省區市首位。《母親》《天路》兩部作品分別榮獲兩屆“文華大獎”。

今年,本市制定了未來三年文藝創作選題指導目錄,提出5類28個創作選題方向。圍繞黨的二十大主題,徵集重點舞臺藝術創作項目112部,精選歌劇《山海情》、音樂劇《亦夢亦真》、崑曲《新海港》、京劇《石評梅》、評劇《蒲柳人家》等19個重點孵化項目。今年四季度,還將舉辦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組織中央、市屬及部分省區市的30余臺劇目進行展演,進一步叫響“大戲看北京”品牌。

在市屬文藝院團改革發展方面,“一團一場”的劇場建設加快推進,創作生産經營活力進一步激發。其中,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吉祥戲院已于2021年竣工並投入使用;北京國際兒童藝術中心落戶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項目力爭2022年底前竣工。

推動文化産業發展

文化領域獨角獸企業佔全國一半以上

文化産業是北京的重要支柱性産業。據市委宣傳部文化産業發展指導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北京規模以上文化産業實現營業收入17563.8億元,在全國佔比約15%;文化核心領域實現營業收入15848.3億元,佔總收入比重達90%。最新公佈的“2021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指數”顯示,北京再次登上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綜合指數排名榜首,連續六年在該排名中保持第一。據《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1》,北京文化領域獨角獸企業佔全國一半以上。從這一系列的數字中不難看出,近年來,北京堅持“科技為文化賦能、文化為城市賦能”,立足全國文化中心,持續推進文化産業發展引領區建設,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近年來,本市制定實施《北京市推進文化産業園區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級文化産業園區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措施,出臺市級文化産業園區“服務包”,搭建市級園區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智慧園區建設,引導優質文化企業集聚。如今,北京坊、798、郎園、首鋼等文化産業園區正在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地、城市更新的承載地、文化科技融合的創新地、優質文化企業的集聚地、市民文化消費的打卡地。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本市各類文化産業園區在發展建設的同時也更注重與周邊社區發展相結合,不斷提高市民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不少園區設有公共文化空間,如:隆福寺的木木美術館、751北京時尚設計廣場的小柯劇場等,已經成為周邊居民的“文化會客廳”;北京各具特色的文化沙龍、文創市集遍佈各個園區,不斷滿足著市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近年來,本市在深化融合發展,培育産業發展動能上持續發力。大力實施“文化+”戰略,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旅遊等融合發展,為文化産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圍繞“文化+科技”出臺專項政策,持續推進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推動5G、大數據、AR、VR等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應用,不斷打造文化新産品、新體驗,科技正在為文化産業迭代裝上“加速器”。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