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入夢牡丹亭 尋戲古臨川(城市味道·行走縣城看中國)

發佈時間:2022-07-22 09:01: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作者:朱磊 | 責任編輯:鄭偉

圖①:臨汝書院。本報記者朱磊攝

圖②:盱河高腔鄉音版《牡丹亭》劇照。饒劍龍攝

圖③:盱河高腔鄉音版《牡丹亭》劇照。董文俊攝

核心閱讀

戲,是江西撫州臨川區的城市文化符號。這裡是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故鄉,“臨川四夢”傳唱至今;這裡演繹著國家級非遺撫州採茶戲等地方戲,一批批非遺傳承人在堅守與創新中前行。

近年來,臨川深入挖掘戲曲元素,打造歷史文化街區,開發特色文創産品,舉辦戲劇文化節,培養年輕的戲曲人才……種種努力,讓戲韻綿延,讓臨川文化持續綻放出穿越古今的魅力。


900多年前,“故畦拋汝水,新壟寄鍾山。為問揚州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在汝水(今撫河)邊的故鄉臨川,以一首《雜咏》道出心中所感;

400多年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辭官的湯顯祖回到家鄉臨川,在書齋玉茗堂揮筆寫下傳世經典“臨川四夢”;

如今,行走于汝水畔的江西撫州市臨川區,是否還能感受到流轉千百年的韻味?這份韻味,鐫刻在磚縫石瓦上,留存在曲調音律中,流淌于市井人情裏……

訪街——

古樸風韻,不經意間就能觸碰歷史

“遠色入江湖,煙波古臨川”,不經意間,你總能在臨川觸碰到歷史。

一座文昌橋,不到300米,歷經800多年。走過文昌橋、就見文昌裏,13條保存較完整的明清歷史街巷,50多處明清歷史建築,見證古臨川的歷史。

2015年起,文昌裏老街啟動修復工作,“只修不建、修舊如故”“保留古風古韻的同時,彰顯贛派民居的特色”。參與文昌裏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建設的撫州市文旅投公司荊公路歷史文化街區負責人任明介紹。

2020年,在杭州經營設計公司的青年邵成,利用假期回鄉慢遊臨川。走進卻家山上的湯顯祖紀念館,梅花庵、麗娘墳、黃粱飯店、錢廊……耳熟能詳的“臨川四夢”情韻意境,以多種媒體形式展現出來,邵成似乎走進了湯顯祖的“夢”裏。

夜幕降臨,邵成來到文昌裏老街。燈光映照著老磚墻,石街深巷、閭閻撲地,木雕、竹編、銀藝等非遺技藝,藕絲糖、水粉、牛雜等臨川味道,老城的韻味蘊含其中。

如果説古色古香是老街的形,那麼戲曲文化就是老街的魂。磚墻上的戲劇人物造型、清風竹影與湯顯祖詩詞元素相得益彰,風韻古樸,仿佛穿越到古臨川熙攘喧囂的市井之中。

夜色愈深,遊客越發多起來。夏日炎炎,擋不住對戲的期盼。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燈光如夢似幻,一葉小舟蕩起清波,小姐在丫鬟的陪伴下賞花,不覺倦意漸濃,涼亭小憩時,姻緣悄然而至……實景演出《尋夢牡丹亭》,在全息數字影像、巨型圓環投影裝置等現代科技的演繹下,讓觀眾沉浸入夢。

即便過去數百年,“二十年來才一夢,牡丹相向後堂中”的動人故事,仍能引起無數人的共鳴。《尋夢牡丹亭》自2018年排演完畢,便成為文昌裏最吸睛的文旅項目,接待遊客已超過20萬人次。

與《尋夢牡丹亭》的相遇,讓邵成深受震撼。

“當時我就覺得,傳統戲曲文化和現代文創結合,將臨川的特色展現出來,是一個好的創業路徑。”在唯美演出的觸動下,邵成決定回鄉創業,“我可以把設計才能與家鄉文化融合在一起。”

一場慢遊,改變了他的人生路。

邵成開發了“湯顯祖系列”文創産品及IP玩偶,有牡丹亭書燈、復刻木雕牡丹亭、杜麗娘柳夢梅玩偶擺件、鑰匙扣、文化扇子等,去年文創産品銷售額達40余萬元,公司年營業額達400多萬元。

如今,在臨川,圍繞著戲劇藝術開發創意産品、動漫、音樂等相關的創意公司越來越多,集戲曲創作、戲曲演繹、戲曲體驗、戲曲教育、戲曲交流等於一體的街區正在成形。

賞戲——

數百年沉澱,戲劇的舞臺越搭越大

繞過文昌裏戲曲博物館,隱約聽見叫好聲,便知到了旭東戲社。

下午3點,一齣小戲即將上演,提前半小時,戲社已坐滿了人。臺上鑼鼓輕敲,戲迷王運生聽得入神,輕聲跟著哼了起來,手指隨著節奏在桌面輕敲,不知不覺,面前的大碗茶都涼了。

每週戲社開戲,王運生都會從十幾裏外的孔家橋過來,“按照咱老戲迷的説法,這裡的茶有戲味!”

臨川自明中期起便是有名的“戲窩子”,方言演唱的撫州採茶戲,講述孟姜女哭長城故事的廣昌孟戲,一唱三嘆的宜黃戲,以及道情、説唱、裝扮、社戲等曲藝活動……種類眾多、內涵豐富的戲曲藝術傳承不息。其中,僅撫州採茶戲便有30多種劇目。

説起戲社老闆、撫州採茶戲市級非遺傳承人朱旭東,臨川的採茶戲迷沒有不知道的。

朱旭東是臨川龍溪鎮人,從小聽外公唱戲,12歲便開始登臺演出。名氣漸響後,朱旭東成立自己的班組,帶徒弟、寫劇本。這些年來,朱旭東的劇團每年僅在各小劇場演出就達到百場以上,這對屬於小眾門類的戲曲藝術來説,成績不俗。

如今雖然弟子眾多,50多歲的朱旭東仍對演戲滿懷激情,“吃這碗飯,就要對得起這個飯碗。我希望專注于傳統撫州採茶戲,把這種藝術形式好好地傳承下去。”

父親的執著,感染了女兒朱鴻盈。2020年,在深圳工作的朱鴻盈回來幫忙經營劇團。這次回鄉,承載著一份情懷,也寄託著一份心願。

“時代變了,戲班也要進步。何不開一個戲社,既讓票友們過足戲癮,又能提升劇團收益?”朱鴻盈抱著這個主意,尋到了文昌裏,決定在這裡建一個讓戲班沉澱下來表演的舞臺。

2021年,旭東戲社開張。既是戲社,也是茶室。走進戲社,迎面是一個30余平方米的大舞臺,市民遊客來這裡品茗看戲,感受臨川濃厚的文藝氛圍。“臨川人愛戲,是我敢在這把年紀還跟著女兒創業的底氣。”朱旭東坦言。

近年來,臨川的戲劇品牌越擦越亮,從2016年開始,撫州在臨川連續舉辦多屆湯顯祖戲劇節,為國內外戲劇文化交流提供展示平臺。

戲劇的舞臺越搭越大,臨川新建、提升和改造了湯顯祖大劇院、東華理工大學劇場等4個室內標準劇場和8個室外露天小劇場,如今,40多個民間採茶戲團,活躍在臨川大街小巷的露天劇場。

戲劇藝術的發展,如何走出新路?走進三翁公園,可能會找到答案。

進門處,便是湯顯祖、莎士比亞與塞萬提斯的銅像。3位同時代的文學巨匠于同年隕落,他們的創作在戲劇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影響。

2016年適逢3位文學巨匠逝世400週年,撫州在莎士比亞故鄉英國斯特拉福舉辦了“撫州文化周”活動,贛劇《紫釵記》、撫州採茶戲《牡丹亭》選段等劇目在莎翁故鄉街頭亮相。

這也成為撫州創新戲曲表現渠道的探索。“我們積極開展本土經典劇目創排,著力打造‘湯顯祖戲劇文化’品牌,創作出盱河高腔鄉音版《臨川四夢》《牡丹亭》、音樂劇《湯顯祖》、舞劇《儺情》等新劇目,同時積極走出去,先後在30多個國家不同城市演出。”撫州市政府辦公室黨組成員、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萬劍介紹。

400年,沉澱出這座古城的活色生香。

新夢——

文化清音打通傳統現代,連接東方西方

“心中亂如麻,口中叫賣花,兩臉火辣辣呀……”前幾句還有模有樣,突然在拉長的尾音那兒跑了調,聽著孩子們稚嫩的歌聲,令人忍俊不禁。

撫州市第二實驗學校裏,孩子們在闕青青的指導下演唱採茶戲《賣花線》。

闕青青師從撫州採茶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萬安安。在舞臺上浸潤了30多年,如今她將許多精力放在了非遺技藝推廣上。

“臨川對於採茶戲很重視,基本上在各中小學都開了課。”闕青青每週至少要到3個學校教課,下一代能接受什麼樣的戲曲形式,是她最關心的問題。

的確,如何以適應時代發展、年輕人易於接受的形式,傳承與弘揚一方水土的人文特性,不僅僅是採茶戲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臨川需要面對的問題。

走進臨汝書院,漫步臨川文脈館、臨川教育館、書院文化館,臨川文化的發展脈絡歷歷在目。臨川名人館裏,從晏殊、王安石、湯顯祖到物理學家饒毓泰、著名學者遊國恩,“名儒巨公,彬彬輩出,不可勝數”。

這座按照宋代規制,為了推廣和傳承臨川文化建成的書院,如今既是禮樂射御書數和傳統書院文化的體驗研學基地,又是文創産品的開發基地。書院負責人方孜瑜拿出一本《書院攻略》介紹,“書院開發了沉浸式體驗項目,遊客在遊玩的過程中可以按照攻略完成任務,寓教于樂。”

不遠處,臨川區政協委員戴思甜正帶領一個研學團隊體驗投壺遊戲。“臨汝書院凝聚了深厚的臨川文化,我們準備把這裡作為長期研學基地,開展豐富的研學活動。”戴思甜説。

——“歷史資源的活化利用,正是我們需要去嘗試的。”

任明正在進行臨川區荊公路和州學嶺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一本厚厚的保護規劃上,首要便是歷史沿革,評審專家的一條意見讓他深思:進一步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歷史空間載體的關係,提出延續市井生活、促進活態傳承的實施措施,優化展示利用規劃。

——“老戲不老,創新有路,年輕人會為採茶戲找到更大的空間。”

朱鴻盈最近接到一群年輕人的邀約,探討如何通過採茶戲元素,展現臨川的人文地理。原來,對方是江西軟體職業技術大學的學生們,對採茶戲很感興趣,準備在臨川創業。

——“自古以來,臨川便有著廣納人才的胸襟,讓更多藝術人才進駐臨川,讓現代藝術和傳統情懷融合,展現一個更寬廣的臨川。”

牡丹亭書燈、採茶戲滑板車、杜麗娘鑰匙扣……拿出自己設計的幾個文創産品,邵成仔細介紹。在他看來,臨川文化的內涵豐富多彩,不僅有戲曲元素,未來希望能夠整合更多資源,做出屬於臨川的文創特色品牌。

漫步汝水,尋夢臨川。水袖飛舞,戲韻悠然。清音嫋嫋,“一往而深”,穿越時光荏苒,打通傳統現代,連接東方西方。

或許,這就是臨川新“夢”。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21日 07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