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特色書店嘗鮮“粉絲經濟”

發佈時間:2022-07-08 08:57:19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陳雪檸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本報記者陳雪檸

疫情第三年,也是碼字人書店的第四年。

6月18日傍晚,天色漸暗。關掉頂棚的照明,僅留幾盞燭火般的小燈,一整面書墻光影中變幻。在氛圍感十足的書店裏,大家隨意落座,視線投向不遠處的唱片機——以歌劇男高音為主題,一場黑膠唱片共賞會正在進行。從多明戈、卡雷拉斯到帕瓦羅蒂,大家身居一隅,內心卻隨著音樂飄遠。

看到聽眾全身心沉浸其中的陶醉神情,書店主理人李蘇皖禁不住嘴角上揚。在她心裏,碼字人的“高光時刻”又回來了。

碼字人書店創辦于2018年秋,開在和平裏北街遠東儀錶公司的老廠房裏。昔日的精密儀器車間被精心改造成一家以戲劇、電影、詩歌為主題的複合文化空間和特色藝術書店,曾連續兩年獲評“北京特色書店”。“每家書店都有自己的精神底色,碼字人的特色就是有非常豐富的文化現場。”李蘇皖介紹,除了新書籤售,店裏還會不定期舉辦劇本朗讀、戲劇沙龍,甚至還有舞會、詩會。3年多時間,近500場文化藝術活動在這裡上演。

疫情讓碼字人不得不經歷線下活動停擺的陣痛,客流量驟減,書籍庫存急速飆升。“開年後盤庫,書店的在冊書籍已經達到了2萬冊,多到以堆砌狀疊放在書架上。”如何讓書籍流動起來?今年4月開始,在世界讀書日的契機下,碼字人決定把購書門檻進一步降低。新客進店,原價購買1本書,就可以獲贈價值40多元的“書蟲卡”會員資格,後續購書享受6折到9折不等的優惠。即使是外地讀者或封控在家的市民,也可以雲逛微店,享受優惠。

碼字人對書籍的版本和裝幀有一套自己的取向。這裡不只有新書也有二手書,有古舊本、簽名本,還有繁體和外版書籍。店內不少書原價都在30元左右甚至更低,這在很多書店裏已屬罕見。“這些平裝書方便攜帶、易於翻閱、價格不貴,版本卻很好,是我們開店前多年積累的囤貨。”在李蘇皖看來,把厚重的精裝書變薄,讓大部頭的書顯得更平易近人,無形中降低了閱讀的門檻。“很多讀者一口氣買了四五本,可能也就一百多塊錢。”書店讓利於讀者,讓庫存的書籍加速流動起來。如今,碼字人的付費會員已經突破1000人。除了到店客人,更多新增“粉絲”來自線上。

在碼字人和平菓局店的視頻號上,一週兩場直播吸引著書迷們。比如最近的“享閱中軸線”主題,不僅包含多樣化的書單和優惠折扣,一些絕版書也會優先在直播間銷售。這裡的直播間沒有聒噪的叫賣,只有店長在鏡頭前娓娓道來。目前,直播間的觀看人數已從三五十人上升到數百人,銷售額也慢慢趨向穩定,可以與工作日的線下流水持平。

更多不在北京的讀者也通過線上直播進入到書店的藝術空間。5月20日,“關於愛”主題讀詩會與螢幕前的讀者相會,李蘇皖邀請了多位詩人連麥,分享愛的故事,讓近千名書迷共用詩歌藝術撫慰心靈的精神力量。

隨著疫情緩解,更多周邊居民開始頻繁光顧這處家門口的“寶地”。放學後來溫書自習的高中生,點一杯飲品安靜坐一下午的白領,帶著孩子一起來看書的家長……大家在飄散的咖啡香氣中享受著指尖摩挲書頁的幸福與滿足。

夜幕降臨,碼字人書店結束了營業。李蘇皖將新到的書籍逐一拆包,安放在書架上,再打包好網店訂單,放入手寫的便簽。“下一場讀者活動已經在策劃。疫情很難,但精神需求不會消失。”李蘇皖説,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只要條件允許,碼字人就會一直開門,讓書店的燈光守護“城市溫度”。

記者手記

文化點亮平凡積聚前行力量

人們對美好精神生活的期待不會被疫情中斷。

6月7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宣佈經典劇目《茶館》恢復線下演出,第二天上午,開票僅兩分鐘,5場演出票就被一搶而空;6月24日,今年中國內地最先推出的大型線下當代藝術活動“畫廊周北京”開啟,798藝術園區重現勃勃生機;6月29日,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中阮演奏家馮滿天手中琴弦急動,恣肆飽滿的《信天遊》引發觀眾持久不息的歡呼……

從疫情緩解後文化消費的迅速升溫來看,劇烈的外部變化引發人們更多思考,對精神給養的渴求,似乎比以往更甚。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很多人被迫居家的封控日子裏,閱讀代替了一部分旅行,線上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讓“蝸居”生活不再單調。

被抑制的文化消費需求向線上求補償,又線上下活動恢復後,釋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人們在劇場中體會人生的況味,在展覽裏感受藝術的魅力,在書籍中增加生命的厚度。

面對疫情壓力下不時涌現的消極情緒,碼字人書店主理人李蘇皖的態度令人感慨。她説,前路漫漫,總會遇到未知的難題,與其自怨自艾,不如想辦法渡過去,努力積聚往前走的力量。

疫情的陰影還在,但生活仍在繼續,文化點亮平凡,希望永遠存在!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