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午後,藍天野在睡夢中離世的時候,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里正忙成一團。4天后就是人藝70週年院慶的大日子,全院上下都在忙著準備紀念演出和每天晚上的直播。有記者在排練廳碰到了濮存昕,他似乎對這一天早有準備,微笑著説:“很圓滿,他精彩的一生像一台戲一樣,該謝幕了。”濮存昕説,藍天野得了很重的病,拒絕治療。年初的一次電視採訪中,藍天野透露自己患了胰腺癌。
2010年11月4日,藍天野在畫室作畫。中新社發 郭海鵬 攝
人藝70週年的重頭戲,是院慶正日子當晚第二代《茶館》班底的集體演出,並且首次現場直播。梁冠華飾演王掌櫃,濮存昕飾演常四爺,楊立新的角色是秦仲義。1958年,《茶館》首演,秦仲義是藍天野演的,那時他剛剛30齣頭。同臺的人有於是之、鄭榕、英若誠、黃宗洛等,老舍編劇,焦菊隱、夏淳導演,那是人藝的創始一代,也是黃金一代。
1958年,藍天野(右二)在《茶館》中飾演秦仲義。中新社發 北京人藝供圖
那一代中,藍天野是最後一位從舞臺上離開的。2020年,他還登臺參演了《家》;2021年,他第三次導演《吳王金戈越王劍》。
他曾經説:“我對這一生,有時候還比較滿意,甚至於有點小得意,但是更多是一些波折、坎坷,我覺得是人生教給我,在舞臺上怎麼去創作。”只要他還站在舞臺上,就是中國話劇的一個坐標。現在,舊的坐標隱退了。
黃金一代的遺存
“他有一種骨子裏的體面。”央華戲劇藝術總監王可然表示,藍天野的這種體面,來自於內心堅定的價值觀。你尊重了,他就會很開心,把你當自己人,你沒尊重,有時候就會碰釘子,“他有很多棱角”。
藍天野是北京人藝黃金一代的遺存。那代人從新中國成立後一直活躍到20世紀90年代初,塑造了北京人藝的戲劇風格。焦菊隱所稱的“中國學派”,也是在他們的表演中建立的。
1952年北京人藝建院起,藍天野就隨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合併到了人藝。他演過70多部話劇,經典角色有《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館》中的秦仲義、《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韓邪單于等。轉入導演編制後,他又執導了十多部中外話劇。
2017年10月,由藍天野執導的《貴婦還鄉》在首都劇場上演,陳小藝、濮存昕領銜演出。中新社記者 富田攝
1987年,藍天野在六十的年紀上準時離休,專心從事書畫。在別人邀請下,偶爾也演演電視劇。那幾年,他在《封神榜》和《渴望》中的無心插柳之作,為他贏得了全國上下的認知度,之後徹底離開公眾視野。
可能沒人想得到,藍天野後來還能演到90多歲,並且活到了95歲。他年輕時是人藝有名的“病秧子”,病根是“大躍進”時落下的。演戲之餘,還要參加大煉鋼鐵、砸礦石,身體吃不消了。誰成想離開戲劇以後,身體卻奇跡般地好轉了,血壓也回歸正常,倒成了老一代裏最硬朗的人。
2018年4月2日,藍天野出席“北京校園戲劇教育聯盟”啟動儀式。中新社記者 富田攝
2011年,在人藝領導的力邀下,84歲的他回到闊別19年的舞臺,出演了話劇《家》。
原本認為對演戲已經生疏太久,一輪演下來,藍天野覺得反而比以前長進了。長進的是生活經歷,對人生、社會和人的認識理解有了變化。他講過,不是説演戲的能力和技巧有多好,而是感覺戲劇就是他的這一生,是人生在教他如何創作。
人生如戲復排《吳王》以史為鑒
出演《家》後的第二年是北京人藝建院60週年,劇院以一部新劇《甲子園》紀念甲子之年,又把藍天野搬出了山。
這是一個發生在敬老院的故事。藍天野在劇中飾演的主角講起陳年往事,“1945年,這裡是中共地下黨聯絡站”。那一刻,似乎也是暮年的藍天野在追憶自己的一生:1945年,他是一名北平地下黨,他的家就是地下黨據點,有電臺,架著天線。他投身戲劇展開革命活動,是完成上級派下來的工作。藍天野這個名字也是為了地下工作起的化名,他原名王潤森,1927年出生在河北饒陽縣。
劇中的回憶來到1968年,“這裡被洗劫一空……爺爺就慘死在這棵大樹下”。這樣的場景,藍天野見過也經歷過。1966年,他成了北京人藝最早被衝擊的人。人事動蕩恍如隔世,他演戲的方法和心境都在轉變。1979年復排《茶館》時,藍天野有了徹骨領悟。“我親眼目睹了一些人遭受折磨、囚禁……不僅是身體上的摧殘,更有對心靈、人格的打擊和侮辱,”他曾回憶説,“不僅是知道、了解,是有了體驗”。
政治運動帶來的創傷,也許讓藍天野對人與人的信任更為珍視。
20世紀80年代導演的《吳王金戈越王劍》,是藍天野找作家白樺寫的,當時白樺編劇的一部電影被批判,北京人藝因此擱置了這部劇。一年後藍天野重啟該劇,在北京演出後反響熱烈,有幾位中央領導都給了很高評價,遂啟動全國巡演。
演到70多場的時候,白樺打來電話,問這個戲還在演嗎,有人説北京正在演一部白樺的戲,是在影射某些現象。藍天野沒在意,後來才知道,因為這個戲,白樺被批判了一年多。
31年後,2014年,北京人藝請藍天野在執導過的14部戲中挑一部復排,他沒有任何猶豫,選了《吳王金戈越王劍》。這既不是他影響力最大的作品,也不是劇本名氣最高的一部。個中原因,是“為了白樺這部才情橫溢的劇本,卻在當時遭遇到不正常的輿論環境”。
他給身在上海的白樺打電話,白樺很驚訝。這部劇重新講述了“臥薪嘗膽”的典故,越王勾踐忍辱負重,終於完成複國大業後,卻私欲膨脹,重復了吳王的悲劇,是個以史為鑒的故事。“大的輿論環境不一樣了,這些戲既是好戲,也有現實意義,這才是我們搞戲的原則。”藍天野露出固執的一面。
2021年年初,94歲的藍天野拄著拐杖走進人藝排練廳,再次復排《吳王金戈越王劍》。他又想起了兩年前去世的老朋友白樺,神色哀傷,哽咽著説,白樺寫這個戲,其實是一種濃濃的家國情懷。可在那時,卻遭遇相反的誤解。
兩岸話劇界演繹“懺悔的力量”
到了80多歲,藍天野偶爾去小劇場看年輕人的新戲。有一次,在蓬蒿劇場,他對劇作家萬方説,想讓她寫一齣關於兩個老人的戲。他本想借此跟上海的老朋友焦晃合作一把,結果機緣巧合之下,這齣戲被央華戲劇簽約製作,由賴聲川導演,合作者變成了李立群。
劇名叫《冬之旅》,主題是深邃的。兩個主角陳其驤(李立群飾)和老金(藍天野飾),年輕時是同學和最好的朋友,後來在“文革”時期,陳其驤迫於壓力出賣了老金,害得他含冤入獄、家破人亡。到了暮年,陳其驤找到多年未見的老金,想要求得他的原諒。
萬方回憶,藍天野對劇本沒有提任何要求,她構思內容的時候,想到了自己父親曹禺,想到了那一代人的經歷,她最熟悉的就是“文革”十年。她以最殘酷的年代作稿紙,為父輩做心靈傳記,“懺悔是需要力量的,而寬恕需要更大的力量”。
藍天野喜歡這個劇本,第一次看劇本就很感動。“一個演員最怕的就是遇到讓自己心動的戲,這個劇本真正打動我的不僅是劇中那些經歷,還有一種釋放。”他説。
《冬之旅》巡演了五六十場,還去了台灣的劇院,所到之處都引發轟動。這齣戲對人的消耗極大,92分鐘裏,88歲的藍天野和63歲的李立群每一秒都在臺上,即使對年輕演員都是體能的考驗。每次演出前的下午,藍天野都要跟李立群再對一遍詞。開演之前,倆人在後臺手拉著手互相打氣。
2016年7月15日,《冬之旅》上海演出期間,藍天野(後中)與秦怡(後右)、白樺(前)、萬方合影。中新社發 萬方供圖
借著萬方寫的故事,藍天野透露過自己的暮年心境。他説,關於懺悔、原諒和回憶的主題,也正是自己思考著的人生命題。雖然已經快90歲,但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放不下,那是人與人之間的傷害,以及之後的寬恕、諒解。
《冬之旅》裏,老金和老陳促膝相談,燙平了糾纏半輩子的心結。不只是放下恩仇,而是穿越絕境,進入了生命的另一個境界。
結尾,老金拄著拐杖,迎著舞臺側面的燈光,“再見,再見了”,他把老朋友留在身後,也把往事留在身後。藍天野也走下去了,“再見,再見了”。(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