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用古基因組數據繪製天山地區古代人類遺傳圖譜

發佈時間:2022-06-16 08:30:15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張哲浩 李潔 | 責任編輯:姜一平

西北大學中亞考古與人群演化研究新進展:

用古基因組數據繪製天山地區古代人類遺傳圖譜

光明日報西安6月15日電(記者張哲浩、李潔)近日,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組織專家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相關項目進行了項目結題綜合績效評價,由西北大學承擔的“天山地區古代人類遺傳演化研究”項目順利通過綜合績效評估,並被評價“在填補古基因組資訊缺環及演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都體現出創新性,帶來許多此前未發現的新證據”。

天山廊道作為連通東西方文化與人群交流的重要通道,人們對其沿線不同考古學文化遺存下人群的形成特點和遺傳關係一直所知甚少。此項目聚焦“天山地區不同文化人群的遺傳特點和相互關係”這一關鍵科學問題,以古基因組學研究為重點,通過考古學研究和國際合作,在解析天山沿線不同文化人群遺傳特點及繪製天山地區古人群遺傳演化圖譜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該項目由西北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的分子古生物學研究團隊與西北大學中亞考古隊隊長、文化遺産學院教授王建新的研究團隊,聯合烏茲別克共和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完成。

自2017年11月項目正式啟動實施以來,研究團隊通力協作,充分發揮團隊成員多學科融合研究優勢,在天山東西部考古調查發掘與人群遺傳演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通過與外方合作單位合作開展境外考古調查,項目團隊在天山西部地區古代月氏、貴霜、康居等文化遺存的識別與確認上取得重要進展。團隊進一步的古DNA分析研究表明,月氏與貴霜人群之間有密切互動,證實烏茲別克是人群遷徙交流的活躍區,且自青銅至鐵器時代呈現增強趨勢。

這是我國團隊首次主導開展國外區域人群的古基因組研究,系統揭示出烏茲別克人群自青銅時代至鐵器時代的遺傳結構與遺傳連續性,為進一步理解天山東西部以及歐亞大陸東西部人群的遷徙與融合歷史提供了重要遺傳學證據。

在天山東部,項目團隊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同位素分析、古基因組捕獲測序等)對東天山40多處遺址的人骨樣本展開研究,填補相關時間和區域的人類古基因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核基因組研究發現,東天山新疆西北部青銅時代早期人群已經顯示出本地塔裏木盆地古人群和多種周邊人群遺傳成分融合的特徵;不同聚居地人群間的高度流動性和互動性,形成現今新疆人群的遺傳結構。

總體上,項目基於獲取的考古新資料與豐富的遺傳學數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學術成果,發表學術論文25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高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為科學闡釋天山沿線文化與人群的多樣性和融合性提供了重要依據,進一步明確了絲綢之路在東西天山相關人群互動融合與文化交流互鑒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光明日報》( 2022年06月16日 08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