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燒制“爆款”瓷的古窯址就在景德鎮

發佈時間:2022-04-19 09:21:04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袁慧晶 | 責任編輯:鄭偉

“長江口二號”沉船的打撈考古工作3月在上海正式開始。考古工作者初步探明,這艘清同治年間的貿易商船裝載的貨品中載有景德鎮窯瓷器等精美文物。為此,新華社記者來到景德鎮探尋當年孕育這批古瓷的窯址。

 景德鎮因瓷設鎮,因瓷而興,因瓷聞名,在英文中,瓷器和中國是一個拼法。在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我們的瓷器與茶葉、絲綢是三大外銷商品,具有全球影響力。

 在已公佈的部分出水文物照片中,考古工作者發現,這批瓷器大部分屬景德鎮民窯所産。“雖被海水浸泡百年,卻依然富有光澤,彰顯了清中晚期景德鎮高超的制瓷工藝水準。”景德鎮陶瓷大學藝術文博學院博士生導師、景德鎮東方古陶瓷研究會執行會長曹建文説,與它們類似的大量瓷器在景德鎮鎮區的眾多民窯窯址中多有發現。

 記者在景德鎮落馬橋窯址看到,清代晚期地層中有與沉船古瓷“同款”的壽字紋青花碗。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裡出土的同類瓷器還包括豆青釉的盤碟、花卉紋的盤碗等。而作為明清時期“官搭民燒”和生産外銷瓷的典型窯場,該民窯窯址的保護和利用已被納入景德鎮禦窯廠申遺工作當中。

 “落馬橋窯址是景德鎮傳統鎮區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民窯窯址,從北宋後期沿用至今,在元代以及明代初期、後期都具有‘官搭民燒’的性質。”景德鎮禦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介紹説,綜合不同文獻記載,清中晚期的景德鎮窯業生産規模依然龐大,同一時期有近兩百座窯場,産品兼顧內銷和外銷。

 在首都博物館館藏的清道光年間青花禦窯廠圖瓷板上,當時以禦窯廠為中心的景德鎮,禦窯廠圍墻外的每一個冒著煙的煙囪,都代表著一個正在生産的民窯。翁彥俊説,在明清時期,禦窯和民窯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不僅體現在物理空間上,還體現在産品的紋飾、製作技藝上,這也是景德鎮民窯産品在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暢銷的一大原因。

 至於沉船上的貨品要銷往哪,曹建文推測,往南可銷往東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以及東南亞一帶,如果往北的話則可銷往山東、天津、東北以及朝鮮一帶。據悉,景德鎮禦窯博物院與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擬就該沉船的考古和研究開展進一步協作,以期在相關的陶瓷考古和科技史、陶瓷史、經濟史等研究領域取得更多新成果。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