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法國餐桌的顏色(2)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19 16:50:25 |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搭配沙拉或湯食用的笛子麵包

 

  結果,她突然瞬間呼天喊地起來,分貝之高驚動了所有房客,大家紛紛探出頭來問究竟,不知怎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卻不知從哪兒生出了一股莫名的勇氣,決定奮戰到底。
    沒想到因為我的登高一呼,竟然造成了連骨牌的效應,大家紛紛也跟著要求退夥,而後來,我們之間的伙食戰爭,因為布魯諾太太開法拉利的兒子的到來,而得以暫時的平息。
    擺脫了味如嚼蠟的罐頭食品,終於餐桌上首度出現了Bifteck 與著名的羅亞爾河谷的Vin de la Touraine 紅酒,飯後還有含雙層奶油的奶酪Fromage Saint d´Aubin,狀如閃電般的“長形夾巧克力奶油的糖面糕點”(Eclair) 及外形如披著中古世紀修道士長袍的“雙球形包奶油蛋糕”(Religieuse)。那個晚上的餐桌,相較于布魯諾太太千篇一律的料理  白水煮蛋或四季豆,充滿了色彩與歡樂。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知道法國人的顏色是多變的,不是僅有一種顏色。

  羅曼蒂克;時時刻刻處於變化不安之中的法國人,連料理的色彩也是多變的。

 

  歷史的顏色
    自中世紀開始,餐桌上食物的顏色即與宗教儀式及社會地位密切連結,如同家族的徽章,代表著根深蒂固的傳統與不可動搖的階級地位,不能因個人喜好而擅自更改。
    當時的中世紀餐桌上的顏色大致上分為六種: 白、黑、黃、紅、藍、綠;每一種顏色都固定搭配某一種類的食材出現。一直到加洛林王朝( Les Carolingiens,751 年〜987 年) 以前,紅色成了餐宴間的主角,如朱紅色搭配淺肉桂色的鮭魚;飯後的櫻桃甜點,在當時都蔚為流行,都因為紅色在當時,被視為最尊貴的顏色;直到14 世紀末,黃色、綠色及黃金色也因各個王朝的偏好不同,先後成為餐桌宴會上的主角。14 世紀至16世紀之間,藍色,從色盤間的無名小卒,變成象徵王子尊貴的強權的顏色,一時之間,宮廷的餐桌淹沒在一片汪洋大海之間。
    除了顏色所引起的階級強權的聯想之外,餐桌上的顏色的搭配,大多是成雙成對的出現,如黑與白。
    除了炭烤得太久的豬肉塊,或者是血液未清除殆盡的野味料理之外,黑色,一直以來被廚師視為是鑒定食品“尚可食用”到“腐敗”之間的分界線;一般而言,沒有多少人喜歡在餐桌上看到如此讓人食欲不振的顏色,但是在廚師的巧思之下,或添加些許白色的辣椒增加視覺食欲,或是于“豬血香腸”(boudin) 上擺設幾顆洋蔥點綴,或孚日(Vosges) 一地的人,喜歡于“香烤鮭魚”之上添置一片白色的豬肝養眼,使得難登大雅之堂的黑色,搖身一變,由灰頭土臉的灰姑娘變成了仙杜拉公主。

布根地蝸牛

 


    高麗菜包肉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人間饗宴:中國藝術中的愛欲食色》
· 中國繪畫中的飲食(1)
· 中國繪畫中的飲食(2)
· 中國繪畫中的飲食(3)
· 中國繪畫中的飲食(4)
· 中國繪畫中的飲食(5)
· 中國繪畫中的飲食(6)
· 愛欲食色(1)
· 愛欲食色(2)
· 愛欲食色(3)
· 愛欲食色(4)
· 愛欲食色(5)
· 愛欲食色(6)
· 電影與味蕾(1)
· 電影與味蕾(2)
· 電影與味蕾(3)
· 電影與味蕾(4)
· 電影與味蕾(5)
· 漢字是最好吃的文字(1)
· 漢字是最好吃的文字(2)
· 漢字是最好吃的文字(3)
· 漢字是最好吃的文字(4)
· 漢字是最好吃的文字(5)
· 法國餐桌的顏色(1)
· 法國餐桌的顏色(2)
· 法國餐桌的顏色(3)
· 法國餐桌的顏色(4)
· 法國餐桌的顏色(5)
· 法國餐桌的顏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