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探訪浙江駐京機構,看繁茂的藤蔓長出怎樣的嫩芽新枝
——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五
發佈時間 | 2023-08-23 08:35:00    

   編者按:改革開放以來,首都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國際交往中心,一直活躍著浙江人的創業以及工作生活的身影。“八八戰略”迎來20週年之際,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北京分社、潮新聞京津冀新聞中心、浙江省駐京辦、在京浙江人雜誌社聯合中國網共同策劃了《繁茂的藤蔓——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旨在通過記者視角,探訪“闖京城”的浙江人有著怎樣的獨特經歷,捕捉他們目前關切,關注他們未來命運,從百姓視角呈現北京和浙江之間更多的故事;通過群像塑造,通過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為“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提供實踐和思考。

111.jpg

  3個月前,以“繁茂的藤蔓”為切入點,浙報集團北京分社、潮新聞京津冀新聞中心、省駐京辦《在京浙江人》雜誌聯合中國網通過記者視角,探訪“闖京城”浙江人的獨特經歷,引起了在京浙江人的廣泛關注。

  在這3個月中,我們關注了草根“在京浙江人”的精彩創業故事。從大紅門的浙商、馬連道的浙商、新發地的浙商身上,我們看到了浙江的“四千精神”。

  在這3個月中,我們在京城進行系列打卡探訪,尋找北京中軸線上的浙江元素,尋找北京城裏跟浙江有關的人文地標,感受到繁茂的浙江人文藤蔓在北京開枝散葉。

  俗話説,“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各種形態的“組織”,無疑是“在京浙江人”的聯繫紐帶,浙江各地駐京機構、各級商會組織等,與在京浙江人以“鄉音鄉情”連結,相互賦能,共創發展。

  今天起,繁茂的藤蔓系列進入組織藤蔓這個新篇章。潮新聞記者繼續探訪各地駐京機構,聊一聊那些有意思的浙江故事,看一看繁茂的藤蔓又長出了哪些新枝嫩芽。

  讓越劇更好在北京紮根,記者牽線一場特殊會談

  源自浙江的地方戲曲中,紹興越劇經常在央視春晚亮相,金華婺劇也已六上春晚。但若論已經在北京深深紮根的,非紹興越劇莫屬。

  話題要從我們推出的報道:【南花北移,璀璨京都!北京“越研會”了不起的36年】引起各方關注説起。在記者的穿針引線下,8月10日下午,紹興駐京聯絡處主任馮國強和北京越劇藝術研究會會長王蔚麗會晤,主題就是越劇,雙方就如何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共同推動“南花北移”的越劇在北京續寫新篇進行交流。

1.jpeg

馮國強和王蔚麗暢談越劇在北京的發展

  馮國強告訴記者,越劇發源於浙江紹興嵊州,目前越劇在北京開出了嫩芽,培養了一批忠實的票友。今年以來,北京的演出市場非常火爆,浙江地方越劇團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僅今年6月以來的演出就有不少。

  6月13日、14日晚,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浙江越劇團)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演出越劇經典《梁山伯與祝英臺》《五女拜壽》。

2.jpg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劇照

  7月14日、15日晚,由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浙江越劇團)、紹興市上虞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共同演出的越劇現代戲《祝家莊裏的年輕人》,在北京中央歌劇院劇場上演。

  7月18日晚,來自“高則誠故里”的瑞安市越劇團攜新編越劇《琵琶記》亮相北京,參加國家大劇院2023年夏季演出季“百戲中華——國家非遺戲曲劇種展演”。

  8月8日、9日,紹興市越劇團在長安大戲院演出了越劇《孟麗君》《梁山伯與祝英臺》。

3.jpg

越劇《孟麗君》劇照

  “越劇被稱為‘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它清秀典雅,流派眾多,唱腔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北京城裏追越劇的票友有不少,老老少少都有。”越劇票友楊萍告訴記者,“對於我們戲迷來説,浙江各地越劇團進京演出就是一種‘福利’。”

  記者從楊萍那裏了解到,上述提到的幾場演出均座無虛席。“特別是紹興市越劇團在長安大戲院演出的《孟麗君》,一張贈票都不出,全部走的市場票。因為領銜主演的,是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李敏、張小君,這齣戲照樣爆滿。”

  馮國強對越劇在北京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我們在北京有一個‘遇見紹興’的品牌推廣,遇見紹興酒、遇見紹興菜、遇見紹興戲等,就是要讓紹興的文化品牌、特色産品在北京廣為人知。”

  馮國強説,跟北京越研會會長王蔚麗的會晤,讓他收穫很大。“越劇要實現‘南花北移’,在北京培育市場,離不開廣大越劇愛好者的助力。在這個領域內,北京越研會36年堅持不懈,做出了巨大貢獻。”

  36載春秋,越研會的演員們努力鑽研越劇藝術,刻苦學習流派唱腔和行當表演,有8位演員分別成為著名越劇藝術表演家徐玉蘭、王文娟、傅全香、金采風的弟子。“同時,我們越研會舞美、燈光、道具、化粧、音響等專職人員,一應俱全。”越研會會長王蔚麗表示,這次和紹興聯絡處的會晤,讓她看到了紹興地方政府推廣越劇的決心和信心。這是一張金名片,她對未來和來自越劇家鄉紹興的合作充滿期待。

  在京溫商打出的“美學經濟”,是手什麼牌?

  作為溫州市駐京聯絡處主任,朱大志來到北京工作才一年不到。當記者跟他聊起溫州商人在北京打拼創業的那段經歷時,他首推溫州的鞋服行業。

  朱大志説,溫州服裝起步早,所謂“世界溫商”,溫州人海外親戚多。改革開放後,溫州人把世界服裝潮流引回溫州,又通過溫州人帶到了北京。

  不僅服裝,就連相關行業的面輔料,也引領著北京乃至華北市場的潮流。在大紅門,光是浙商經營的服裝行業相關市場,曾經有大大小小幾十個。

4.jpg

伍朝八店內的女裝布料

  據樂清人伍朝八介紹,作為華北區域最大、最紅火的服裝批發交易中心,北京也曾是服裝行業的風向標之一。比如布料,女士的冬裝和男士的休閒夾克,都曾有過“全國看北京”的輝煌。“這輝煌,就是我們浙商創造的!”伍朝八説。

  隨著非首都功能疏解,伍朝八跟隨大紅門浙商中的大部隊去了河北省永清縣,在雲裳小鎮繼續經營女裝布料。“如今在布料界,女士冬裝細分行業的風向標雖已轉到南方的杭州、海寧、桐鄉一帶,但我的店舖依然是環北京一帶女裝布料品種最全的一家。”伍朝八説,“附近女裝的潮流,我們還是努力在引領。”

5.jpg

伍朝八店內的女裝布料

  作為在京浙商,伍朝八關於時尚潮流的表述,得到了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邱曄的認可。邱曄是新溫州人,也是國內美學經濟研究領域的青年學科帶頭人。她認為,浙江人有敢為天下先的意識和行動;浙江不僅是生活産業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內地最早時尚流行的策源地。例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溫州,曾被譽為“內地小香港”,不僅以大進大出的小商品模式成為當時中國的時尚消費高地,也創造了“穿在溫州,美自溫州”的時尚話語權。“浙江人在時尚、鞋服等方面的審美情趣已經影響了北京乃至華北。”邱曄説,“今後,這樣的影響還會延續。”

  以溫州鹿城為例。“鹿城是‘中國鞋都’,鞋服是其傳統産業,目前正在嘗試向‘世界鞋都’的跨越。”邱曄告訴記者,國內鞋業有“三州一都”引領潮流,“三州”即溫州、廣州、泉州,“一都”即成都。其中,溫州是時尚鞋業,廣州是原創設計,泉州是運動鞋業。“溫州的鞋業時尚正處於風口,目前‘三州一都’已有向溫州集聚的苗頭,就連義大利、阿根廷、俄羅斯等國的訂單也在涌向溫州。”

6.png

“北京服裝學院溫州美學經濟研究院”簽約現場

  鹿城區今年有個舉措,就是于6月份與北京服裝學院簽約,合作成立“北京服裝學院溫州美學經濟研究院”。在邱曄看來,新出爐的“溫州美學經濟研究”,將通過“美學經濟思維”革新傳統時尚産業鏈上生産者的思維,加強美學創新、研發與設計以及品牌與服務,從而引領消費者轉變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實現溫州本土時尚品牌突破“天花板”、向世界品牌進發。

  溫州人正在做的事,就是先讓鞋服生産者時尚起來,從生産端影響消費端,引領國人變得時尚,同時打造世界品牌的溫州時尚。“這樣的時尚,以溫州人乃至浙江人的傳播速度,很快會在北京擴散至全國。”邱曄表示。

  嘉興紅船成文創,駛向千家萬戶

  浙江嘉興南湖裏的那艘小小紅船,舉世皆知。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巍巍巨輪。

  在北京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北京小學旁邊的一幢居民樓裏,一家傳播“紅船文化”的浙江公司藏身於此。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南湖紅船模型,是從這裡流傳開去的。

8.jpg

不同規格的南湖紅船模型

  在嘉興市駐北京聯絡處主任王剛的指引下,我們慕名前來探訪。

  “我們的生産基地在嘉興余新,銷售中心就在這裡。”負責人唐峰手裏舉著一艘小巧玲瓏的南湖紅船模型,不無驕傲地告訴記者,“這樣的實物和模型,我們每年能售出4萬多艘!”

8.jpg

南湖紅船模型

  唐峰是嘉興女婿。木匠出身的他,自2009年創辦嘉興市水鄉工藝品有限公司(紅舟文化公司前身)起,便喜歡上了停泊在嘉興南湖裏的那艘紅船。“2013年,首都博物館展覽並收藏了我們生産的一艘南湖紅船(船身長2.8米)。為此我深受啟發,覺得可以在北京將‘紅船文化’和‘紅船精神’發揚光大。”唐峰説。

  至今,北京不少重要地方都有了南湖紅船的身影。小至16釐米的模型,大到1:0.9的真船,總共17個規格的南湖紅船不僅行銷全國,還推廣到非洲、東南亞等地。

  “在我眼裏,小小一艘紅船不僅代表了工藝細膩、秀美如畫的江南文化,它還象徵著來自嘉興南湖的‘紅船文化’。”唐峰説,“‘紅船精神’一直激勵著我。立足北京,我要把它推廣到全世界。”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浙江駐京機構職能在發生變化,他們為80多萬在京浙江人做好服務的同時,立足北京的雙招雙引工作也在大幅度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繁茂的組織藤蔓,記者下期繼續帶你走進浙江駐京機構。“浙江所需、北辦所能”,看他們在北京開展招商引才工作有何妙招?又從北京引回了哪些高端人才?

  【相關連結】

  北京大紅門的浙商去哪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一

  從北京大紅門遷移的浙商找到了! ——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

  “大紅門浙商已經在永清趟出一條路子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三

  北京馬連道上浙商成功的秘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四

  跟上時代,從浙商選擇看馬連道未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五

  北京新發地裏浙籍“大王”探訪記(上)——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六

  浙籍“大王”有新篇!北京新發地探訪記(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

  浙江人如何“沖浪”北京中關村?——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八

  從北京故宮到浙江溫州,跨越時空的文化中軸線——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九

  富陽竹紙的故事,在北京前門向世界推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

  從天安門廣場大花籃看“四千精神”,80後“雙驕”在京創業故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一

  “朱炳仁·銅”開在北京 走向世界也走進百姓家——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二

  正乙祠戲樓 清朝“北漂”浙江人之家——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三

  北京的紹興故事 魯迅故居與長孫周令飛——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四

  一份《京報》詮釋一生!邵飄萍身上的時代精神永不過時——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五

  南花北移,璀璨京都!北京“越研會”了不起的36年——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六

  小文創裏有大文章 這位浙商從北京走到“奧運文化中央”——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七

  一眼望到紫禁城!85後浙商打造“中國最美書店”——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八

  探訪藏在北京衚同裏的浙江美食(上)——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九

  探訪藏在北京衚同裏的浙江美食(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

  與京城“文人老饕”趙珩聊浙江美食——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一

  用畫講述運河故事,58個遺産點如何串珠成鏈?——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二

  第一批沿著大運河“北漂”的浙江人去哪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三

  宜打卡收藏!最新版京城浙江美食地圖來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四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沈愛群 侴雪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