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心理疏導+人民調解” 新疆巴楚化解矛盾糾紛效果立竿見影

發佈時間:2024-11-05 09:35:08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陳建國 潘從武 李華東 張守坤

漫畫/李曉軍

9月10日一早,本報採訪組來到位於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巴楚鎮銀泰路社區的心理諮詢室。這裡不僅配有情緒管理、休息舒緩等功能室,還有心理測試模型、解壓玩具、桌球、乒乓球等設施,為開展心理測評、諮詢疏導和情緒干預等心理服務奠定了基礎。

“別小看這些設施,它們在心理疏導中可有大用途。”心理諮詢師肉孜完姑·亞遜告訴本報採訪組一行。

不久前,結婚快20年的阿某和布某來到心理諮詢室,他們因為生活瑣事、經濟壓力以及孩子教育等問題頻繁爭吵,甚至提出了離婚。肉孜完姑將他倆帶到情緒管理功能室,讓他們坐下來,深呼吸,引導他們進行簡單的情緒認知練習,並分別描述自己在爭吵時的感受和情緒變化。隨後,肉孜完姑拿出心理測試模型,讓阿某和布某分別進行測試,他們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在很多問題上的看法和處理方式是受性格影響的,並非故意要與對方作對。慢慢地,二人互相理解了彼此,調解也水到渠成。

本報採訪組了解到,近年來,巴楚縣以巴楚鎮為試點,因地制宜探索“心理疏導+人民調解”解紛新路徑,在基層鄉村(社區)建立心理諮詢室,形成“解心結、治心病”化解家庭矛盾糾紛工作法。為做好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工作,巴楚鎮政府聯合衛健委、公安、司法等部門組建聯合心理疏導服務小組,依託網格,通過入戶走訪、普法宣傳、視頻宣講、設立心理服務諮詢臺等形式,全面掌握、解決矛盾糾紛。

心理疏導及時介入

對症下藥解開心結

本報採訪組在巴楚鎮銀泰路社區心理諮詢室採訪時,遇到小麥和姑姑來向肉孜完姑表達感謝。

原來,小麥是一名高中生,因父親生病去世,母親販毒入獄,她和姑姑生活在一起。但姑姑也有幾個孩子要撫養,全家的生活壓力較大。

生性敏感的小麥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卻還需要姑姑一家的照顧,又加上學業緊張,變得自卑起來,在校期間意志消沉,無心學習,不願與老師和同學們交流。她想努力卻沒有方向,因而選擇逃避,甚至用自殘的方式發泄內心的痛苦。

小麥所在社區的網格員走訪時發現了這一情況,和肉孜完姑一起進行家訪。第一次家訪並不順利,小麥不願意打開心扉。

肉孜完姑深知,要幫助小麥走出困境,不僅需要解決眼前的實際問題,還需要重建她內心的信念與希望。於是她一邊聯繫社區書記為小麥和姑姑爭取經濟援助,一邊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小麥。經過多次心理疏導,小麥重新走進教室,和老師同學主動交流起來。

小麥的變化,是巴楚縣抓實抓細心理疏導化解矛盾糾紛的成功實踐之一。當情緒診療、倫理感化、心理暗示、引導發泄、換位思考等心理疏導方法被應用於矛盾糾紛化解,效果往往立竿見影。

去年4月,巴楚鎮人民路社區居民古某有了煩心事。其14歲的女兒小蘇時常情緒低迷,多次與其爭吵,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得知此事後,人民路社區心理疏導服務小組及時介入了解情況。

“我們第一次接觸時,小女孩一直低著頭,什麼也不説。”人民路社區婦聯主席阿克孜·斯萊曼説。在心理疏導服務小組看來,其反常的舉動很可能涉及心理問題。

心理疏導服務小組隨即邀請肉孜完姑到府開展心理疏導服務。經過3個小時的音樂治療、心理共鳴話術引導性談話,小蘇逐漸打開心扉。原來,其父親早逝,本就缺少家庭溫暖的她在收拾房間時看到母親罹患癌症的診斷書。

“經過心理問卷篩查測試,小蘇確診中度抑鬱症。”肉孜完姑説。

既知病灶,對症下藥。心理疏導服務小組根據小蘇的病情制定了心理疏導計劃,定期通過音樂療法、中醫理療、解壓玩具、心理談話輔助藥物治療的方式,引導其宣泄情緒,走出心理困境;人民調解員從情理的角度引導母女互訴心聲,解開心結;巴楚鎮聯合人民路社區對其家庭開展幫扶,由鎮黨委書記點對點包聯,婦聯組織為其申報資助金1萬元,衛健部門按照95%的比例為其母親報銷治療費用。

“現在小蘇情緒穩定,學習成績穩步提升。她母親正在接受治療,病情穩定。”阿克孜·斯萊曼説。

巴楚縣巴楚鎮外來人口多,人口密集且結構多元複雜,一直以來,因情感問題、經濟問題,贍養問題等引發的糾紛居高不下。因此,巴楚鎮將心理疏導作為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舉措抓實抓細。

建立為民服務驛站

妥善化解家庭矛盾

阿爾孜古麗·阿卜杜熱西提既是巴楚鎮銀泰路社區的人民調解員,也是銀泰路社區心理諮詢室的心理諮詢師,她向本報採訪組一行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

今年4月,社區網格員在入戶走訪時,發現努某和丈夫阿某存在嚴重的家庭矛盾。阿某和努某結婚20多年,努某近期覺得自己作為全職太太,長期得不到丈夫的關心和支援。阿某覺得自己賺錢養家很累,每天回到家還要看妻子的臉色,加之公婆也過多地干預夫妻倆的日常生活,導致夫妻雙方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了解這起家庭矛盾後,社區指派阿爾孜古麗和社區幹部入戶開展心理疏導和矛盾調處。

“進門後我發現,雖然他們都有離婚的念頭,但妻子的淚水錶明她對家庭的留戀和對未來的期待。”阿爾孜古麗説。

她和社區幹部分別與夫妻倆背靠背交流,針對性地給出建議。緊接著,阿爾孜古麗講起了道理:“夫妻雙方應該互相尊重,共同承擔家庭責任和義務;丈夫應該認識到妻子的付出和需要,不應該將家庭責任一味地推給妻子而自己只顧工作;夫妻之間的問題應該由自己來面對解決,而不是由公婆過多地干涉和影響。”

通過耐心調解,夫婦二人逐漸冷靜下來,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表示今後要互相理解溝通,多為對方考慮。

“通過最近幾次回訪,我們了解到,努某夫婦二人現在對於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能共同協商解決,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吵架,家庭氛圍比以前好多啦。”阿爾孜古麗説。

為解決根源性問題,巴楚鎮引進上海靜安區心靈導航心理諮詢服務中心開展培訓指導,在全鎮24個社區(村)網格中心掛牌建立心理諮詢室。現在,心理諮詢室已成為群眾“家門口”的為民服務驛站,真正打通了便民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不僅如此,巴楚鎮還從社區(村)團支部書記、婦聯主任、人民調解員、網格員中選派心理素質好、溝通能力強的調解員,作為心理疏導員培養對象,著力將人民調解員培養成心理疏導員,將大部分基層幹部培養成可以開展群眾心理疏導的幹部。同時,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鼓勵青年黨員、團員以及教師、醫生、幹警、基層幹部考取心理諮詢、心理輔導資格證書。目前,巴楚鎮已有持證心理疏導員16名。

健全糾紛調解體系

提升源頭預防能力

前不久,巴楚鎮銀泰路社區工作人員在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工作時,發現轄區居民伊某情緒低落。

原來,伊某剛與妻子領了結婚證,卻因彩禮沒有談好,發生了爭吵,妻子返回娘家。二人心生嫌隙,伊某有了放棄舉辦婚禮的念頭。

得知伊某的境遇後,社區立即成立心理疏導隊伍傾聽伊某心聲。心理疏導員引導他正視問題,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並接納雙方家庭的不同立場與情感需求,同時與伊某妻子及雙方父母約定時間在社區心理疏導室表達真實感受,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一番真誠而深入的交流,雙方家庭互相諒解各自退一步,商量出一個滿意的結果。

如今,伊某和妻子的關係已經改善,雙方已辦完婚禮,婚後生活幸福美滿。

為築牢群眾心理健康“防火牆”,巴楚鎮採取入戶走訪、分發傳單等方式,科學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轄區群眾正視心理問題,主動申請心理治療。

截至目前,該鎮已有176名群眾主動申請進行心理疏導。

依託全鎮138個網格,巴楚鎮對轄區居民群眾是否存在家庭矛盾糾紛、抑鬱等問題開展全量篩查,運用心理狀況篩查量表進行心理測試,科學分析研判精神(心理)問題症狀類型。截至目前,共為314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群眾建立了心理健康管理檔案,並邀請持證的心理專家為其制定一人一策服務,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巴楚鎮銀泰路社區黨支部書記胡遠航説:“要做到矛盾不上交,就地來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心理疏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矛盾的産生往往伴隨著當事人情緒的激動和心理壓力的增大,通過心理疏導,我們可以幫助當事人緩解情緒,以更加理性的態度看待問題,從而為矛盾的妥善解決創造良好的心理基礎。”

針對婚姻關係、老人贍養、家庭暴力等引發的家庭矛盾糾紛,巴楚鎮由心理疏導員提前介入,通過面對面談話、心理諮詢、催眠引導,儀器測試等方式,研判分析家庭成員性格、心態、行為等具體表現,找準引發矛盾糾紛心理“病因”,對症“用藥”,解除“病根”。

根據心理評估結果,巴楚鎮安排心理諮詢師對症開具“處方”治療心理疾病,對於感情糾紛、家庭暴力等突出矛盾,特邀專業心理諮詢師、輔導員參與調解,通過情緒診療、倫理感化、心理暗示、引導發泄、換位思考等方式打開心結,修復家庭情感,定期“復查”,防止“復發”。

據統計,2024年至今,巴楚鎮通過心理疏導化解家庭矛盾糾紛252件,佔化解總量的63.9%。

巴楚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陳海軍説,巴楚鎮將心理疏導融入人民調解,探索出的“解心結、治心病”化解家庭矛盾糾紛工作法,有效化解家庭糾紛,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入選了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巴楚縣已將此工作法面向全縣各鄉鎮推廣運用,不斷強化“心理疏導+人民調解”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健全矛盾糾紛調解體系,提升源頭預防能力,確保轄區社會和諧穩定。(法治日報 記者陳建國 潘從武 李華東 張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