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探訪全國首個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問診30分鐘 專業心理師評估

發佈時間:2024-10-30 10:12:47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王燁捷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理衛生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聯合設立的“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火了起來。有關該門診的討論更是“熱火朝天”: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門診智商稅”;有人覺得帶孩子去看病的家長“才真的有病”;還有人覺得這是一種相對科學的診療方法,“有病還是得治”……

該門診于10月8日首次開放,每週二開診,目前系統可見的3個預約時段均已約滿。10月8日當天,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該門診的兩位出診醫生,為公眾揭秘“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到底看什麼病、怎麼看病。

這個門診不是專門幫助提高數學成績的

“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首日接診專家、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副主任醫師馬希權告訴記者,自己還看過睡眠門診、兒童情緒門診等,都沒有“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受關注度高,“一下子就火起來了”。

他介紹,第一批就診者大約每人有20-30分鐘的問診時間,問診後會有專業心理師為其進行大約1-2小時的評估,最終根據評估結果和問診情況來確診。

據悉,“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的對象包括:數學(包括幾何、代數等與空間向量相關的知識,特別是涉及圖形空間關係和抽象符號的理解困難)學習困難者,具體來説體現在常見的4個方面問題。一是數感差:數量大小的估計、符號管理、基本計數困難;二是數學記憶方面:理解、記住規則和公式困難;三是推理方面:掌握數學概念、複雜的數學問題解決困難;四是視覺空間問題:涉及幾何、圖形和表格理解困難。此外,有些數學成績尚可但其實是補償性學習的結果、其本身存在數學學習困難者,也在就診範圍之內。

“這個話題火了後,很多朋友來找我,問能不能加號。有的孩子才兩歲,被我拒絕了。”與馬希權一同出診的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博士趙冰蕾告訴記者,該門診主要對像是小學高年級到高中年齡段的孩子,確實存在明顯的空間感和數學計算、想像困難問題,並不是專門幫助孩子提升數學成績的門診。

首診日一名高中生的情況就比較典型。馬希權介紹,這名高中生來自上海市某示範性高中,原本學習成績優異,但在數學的幾何問題、地理問題、物理的空間問題上,存在明顯的學習困難,“遇到方向、分層、方位等問題時,幾乎得不了一分”。

還有的孩子,整個視覺表像能力都會有一些缺失。“我們如果發現孩子有視覺表現、空間表徵上的相關問題,也許可以提醒家長不需要這麼‘雞娃’了。我們要幫助他,而不是一味地帶給他焦慮。”馬希權説,單純從數學學習問題來講,它還分為不同的“亞型”,有的跟空間有關,還有的與注意力、數感等有關,“這個門診重點關注空間想像的問題”。

家長到底希不希望孩子“確診”

目前,從國際上來看,美國、德國、印度、以色列等國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數學學習障礙的患病率約為3%-6.5%。我國此前的研究顯示數學障礙的患病率與其他國家一致,約佔兒童總人口的3.3%-6%。

今年2月,由華東師大教育學者與溫州醫科大學學者共同發表于《公共衛生前沿》雜誌的一項Meta分析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約有8%的青少年存在數學方面的學習困難。

但學習困難並不等於學習障礙,後者才是一種臨床醫學意義上的“病症”。

“大量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存在數學學習缺陷,主要是由於計算能力差,當進入小學的中或高年級時,計算技能會顯著提高。總體來看,數學障礙的患病率可能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趙冰蕾説。

馬希權介紹,確診學習障礙的比例與就診人數相比佔比很低。確診“空間與數學學習障礙”後,醫院會提供視覺空間訓練、基於算盤的訓練、身體活動與空間訓練、計算與空間技能結合的訓練、遊戲化學習等方式來幫助孩子改善症狀。

記者注意到,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其他專科門診相比,前述學習困難門診的問診、確診難度更高:“確診”與否還要考慮學生及家長的心境。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確診挺好的,後續可以有干預措施跟上,可能會提高孩子成績,家裏也不再會焦慮;有的家長即便孩子有問題,也不希望孩子確診,生怕會留下記錄,影響孩子未來升學、工作、求偶。”馬希權告訴記者,實際上確診與否並不會被以某種形式記錄下來,也不會“備案到戶口本”上。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教授章依文介紹,該院的“學習困難”門診實際上已經開設20多年了,並非近期才開設,“從建院初期到現在,我們科室一直為學習困難的兒童進行診治,但並非所有學習困難的孩子都能夠通過這個門診變成學霸”。章依文説,確實有部分患者起初“學不好、不想學”,經門診治療後逆襲成為學霸,但這只是部分孩子。

20多年的“老門診”因為數學火了

這一次,學習困難門診因為加了“空間與數學”幾個字,變得更加聚焦、細分,一下子又火了起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幾何問題、數學問題在家長圈裏特別受關注,因為它們是“拉分項”。

20多年來,章依文見過各種各樣的家長。有的家長“要求無比高”,他們會告訴醫生,孩子總是考不到100分,每次考試都因粗心只能考96分、97分。這種時候,她會明確回復對方,“你過度焦慮了,這種情況不屬於學習困難”。

如果一個孩子大家都覺得很聰明,但考試成績總是在班裏墊底,或者是他的差錯總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這個時候,章依文會考慮“孩子是否有學習困難”。但在作出判斷之前,還要先排除轉學、升學、家庭支援缺乏等因素,“特別是家庭支援,學習雖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很多孩子其實是得到家長支援和幫助的,沒有任何家長幫助的孩子,本身就會和其他孩子有差距”。

臨床上,她遇到過一個語言智商76、操作智商119的孩子,看上去一切正常,但在文字語言類學習中“成績不好、不願意學、輕易放棄”。這時候,她會建議家長客觀對待,語言方面多包容、鼓勵孩子。

具體到治療問題上,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前者要求家長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孩子行為的管教,“不是很嚴厲地打孩子或者罵孩子,而是運用科學的行為干預策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我們與其逼著孩子學習,不如讓專業醫生團隊幫助你找到學習困難的原因,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去治療。”章依文説。

(中國青年報 記者 王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