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膳食與營養報告發佈 “促炎飲食”對認知不利

發佈時間:2024-09-20 08:5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唐聞佳

每年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前,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群體龐大,已經突破千萬。18日,《2024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膳食與營養報告》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首發,報告揭示了認知障礙患者的整體膳食攝入狀況,醫學專家談到,均衡飲食對認知改善同樣有積極意義,此外要儘量規避“促炎飲食”。

本次會議由中國老年保健學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病學與神經康複學雜誌》編輯部以及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退行性疾病分會以及上海市衰老與退行性疾病學會認知與衰老分會承辦。

阿爾茨海默病(簡稱AD)是一種病因複雜、嚴重失能失智的神經變性疾病,至今尚未發現長期有效或可治愈的治療方法。近年,該疾病發病率持續攀升,不僅嚴重威脅老年人的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為進一步推動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工作,中國老年保健學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簡稱ADC)攜手公益組織發起此次全國性的膳食與營養調查活動。該調查覆蓋了全國30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

報告顯示,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薦標準相比,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飲食結構存在顯著的不平衡現象,儘管患者在谷薯類和畜禽肉類的總體攝入量上基本符合推薦量,但在具體食物種類的選擇上存在明顯偏差。

“特別是全穀物和薯類的攝入量遠低於指南建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飲食的整體營養價值和健康效益。此外,在蛋類、水果、魚蝦、蔬菜及奶類等富含多種營養素的食物攝入方面,AD患者普遍攝入量不足,遠低於膳食指南的推薦標準。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大豆及其製品的攝入量異常偏高,達到了推薦攝入量的1.9倍,這種不均衡的膳食模式可能對患者的健康産生不利影響。”中國老年保健學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仁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剛教授説。

在能量攝入方面,調查結果同樣令人擔憂。我國AD患者的每人平均每日每標準人日能量攝入量僅為1128.1kcal,遠低於老年人群的膳食推薦攝入量,也低於2015年全國老年人群的平均膳食能量攝入水準。這表明,AD患者在能量攝入上可能存在不足,可能進一步影響其身體機能和健康狀況。

本次調查還揭示了膳食炎症指數(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與患者認知障礙風險間的密切關係。數據顯示,我國AD及相關認知障礙患者的DII平均值高達2.46±1.73,這一數值遠超一般老年社區居民的DII水準(-0.57±1.44)。

“這意味著我國AD患者群體在日常飲食中更傾向於選擇那些具有促炎性質的食物,而這種飲食習慣很可能成為加劇其認知障礙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王剛教授分析。

促炎食物包括過量紅肉、烤肉香腸等加工腌制類食物,高碳水高脂飲食,以及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的精加工食物等。

值得注意的是,該調查顯示,不同地區患者的DII水準也呈現出顯著差異。西南地區AD患者其膳食炎症指數水準較低,為2.1,顯示出較為健康的飲食傾向;而西北地區的AD患者則面臨較高的膳食炎症指數水準,達到2.8。

“這表明不同地區間飲食習慣對認知健康可能産生的不同影響,在公共衛生領域提出相關干預政策時可以針對地區特徵給予有針對性的干預提示。”王剛教授同時建議,我國AD及相關認知障礙患者應更注重平衡膳食模式的構建。具體説,通過增加全穀物、薯類、果蔬、魚蝦及奶類等健康食物的攝入,減少促炎性食物的比例,以降低飲食對身體的炎症反應,從而維護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生活品質。患者及其家屬應密切關注能量攝入情況,確保患者獲得足夠的能量支援身體機能正常運轉。

中國老年保健學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解恒革教授表示,新出爐的《2024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膳食與營養報告》不僅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病與膳食營養之間錯綜複雜的聯繫,提供了寶貴的認知視角,更為後續制定個性化、高效的干預措施與管理方案提供了策略,“加強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膳食與營養的重視與關注,將是推動健康老齡化進程、顯著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關鍵步驟。”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教研室王穎教授,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精神疾病診治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阿爾茨海默病診治中心主任肖世富教授分別就認知障礙的上海“豫園模式”、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進展做學術報告。(文匯報 唐聞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