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兒童孤獨症譜係障礙受何影響?最新研究發現與腸道微生物變化有關

發佈時間:2024-07-10 13:49:44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孫自法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最新發表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組的特異性細菌和非細菌成分以及它們的功能,或影響了男童和女童的孤獨症譜係障礙(ASD)。這項研究發現,兒童腸道這些成分的特定組合或能指導未來的診斷和機制研究。


該論文介紹,腸道微生物組與孤獨症譜係障礙的關係一直在被研究,但這些研究關注的是孤獨症譜係障礙患者腸道菌群組成相比神經正常個體的變化。目前,人們並不清楚腸道微生物組的其他組成是否發生了變化,如古菌、真菌和病毒,以及腸道微生物組功能(或存在的基因)。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通訊作者、香港中文大學黃秀娟(Siew C. Ng)和同事從研究的5個隊列中選取了1627名年齡在1到13歲之間、有或沒有孤獨症譜係障礙的男童和女童(24.4%),並對他們的糞便樣本進行了宏基因組測序。論文作者將這些樣本與關於飲食、用藥和共病等額外因素的數據共同分析。在控制這些混雜因素後,研究發現有14種古菌、51種細菌、7種真菌、18種病毒、27種微生物基因和12個代謝通路在孤獨症譜係障礙兒童中發生了改變。

隨後,黃秀娟和同事進一步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根據31種微生物和功能建立了一個模型,該模型在發現男性和女性孤獨症譜係障礙患者方面的診斷準確率高於使用來自單一界(如細菌或古菌)的腸道微生物標誌物的組合。

論文作者總結指出,由於這31種標誌物在多個隊列具有復現性,它們可能還有臨床診斷潛力。同時,這些研究發現或許還能推動今後對腸道菌群與孤獨症譜係障礙的假説驅動的機制研究。(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