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上學這麼累,我能不上學呢?” 怎麼跟孩子聊內卷和焦慮

發佈時間:2023-12-12 11:06:23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宗匠

在這個社會,我們成年人總是感到內卷、焦慮、迷茫。其實,不少青少年比我們敏感得多,他們所感受到的壓力和迷茫,絲毫不亞於成年人。

比如,有10後的孩子已經開始選擇擺爛:“我長大不要買房!不要結婚!不要生孩子……”問為什麼?他們説覺得很累。

除了累,他們還有很多困惑。比如——

“上學這麼累,我能不能不上學呢?”

“是不是等我有了很多很多錢,我才能不焦慮?”

“就算我努力學習了,我考上了好高中好大學,然後呢?”

……

説實在的,很多困惑我們大人都不知道怎麼解答。然而這些壓力和困惑,卻是孩子一生一定會遇到的。

那麼,該怎麼跟孩子聊這些壓力和困惑呢?

最近有一本給兒童青少年寫的新書《哲學來了!》很有意思。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來試圖回答,古往今來的哲學家們是如何看待這些壓力和困惑的。

這本書的審訂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李科林説,書裏汲取了哲學史的寫作方法,但是其重點並不在哲學知識的訓練,而在於呈現哲學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如何操練這些思考方式。

也就是説,這本書並不虛無縹緲地跟孩子談哲學,而將焦點放在了孩子每天一定要面對的困惑上,啟發孩子用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去給自己的困惑找解法。

比如,孩子和其他同學鬧矛盾了。這本書在講柏拉圖的“理念論”時,按照“理念論”的思路,給孩子分析了一個關於友誼的問題:“為什麼你會對朋友感到失望?”書裏這樣寫道:

“你可以想一想,你的朋友欺騙了你,你對他失望透頂,不再把他當作朋友了。那你有沒有想過,你之所以不再把他當朋友,其實是因為你的心中有一個‘朋友’的完美理念。你的朋友違背了你心中‘朋友’的理念,所以你才會失望。”

孩子看到這兒,可能就會想一想:咦?之所以我和朋友相處得不開心,是不是我心中的這個觀念束縛住了我,讓我對朋友不滿意呢?我要不要調整一下自己的期待,或者站在另外的角度想一想呢?

再比如,孩子們總是抱怨自己不自由。但什麼是自由呢?這個時候就可以給孩子介紹康得的“道德自律”。書裏用“寫作業”來給孩子介紹什麼是康得的道德自律——

“你在學校裏寫作業,如果你是因為老師要檢查而去做,你的行為就是他律的,所以即使你好好寫作業了,這也不能算是一種道德。如果你是真心因為自己想要學習知識而好好寫作業,那你的行為就是自律的,就是道德的。”

所以,康得認為自由是需要“道德自律”來做到的。孩子們可以從這個角度想想,自己的不自由是哪兒來的呢?你是他律的,還是自律的呢?

還有一個問題,孩子一定關心:是不是等我有了很多很多錢,我才會不焦慮?

書裏給孩子講了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故事。維特根斯坦出生在一個“巨富”家庭,作為世界頂級“富二代”,一生下來就是億萬富翁。可維特根斯坦一開始活得也並不快樂,甚至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一度想自殺。直到他遇到了羅素,尋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才活過了值得度過的一生。

哲學家的生平也在啟發孩子:人生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孩子的困惑特別多,可困惑的解法也很多。

在這本書裏,哲學並不是一種知識,而是種種困惑的不同解法。和孩子用哲學的方式討論這些困惑,正好可以給孩子敞開一個角度,從更高維度上去看看自己和自己的人生,從而獲得屬於自己的智慧,真正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中國青年報 宗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