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熱點觀察

失愛致心理畸變 “以愛之名”的憤怒令人灼心

發佈時間:2023-12-05 08:2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宋説

電影《涉過憤怒的海》近期上映後口碑亮眼,演員黃渤在片中為女兒追兇,人物傳遞出的恨和怒,人性與倫理的撕扯,挑戰著觀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影片強感官刺激之下,關於“愛的教育”的反思被呈現得驚心動魄,甚至比犯罪、追兇等元素的後勁更大。

情感撕扯

犯罪懸疑電影《涉過憤怒的海》以一樁少女異國兇殺案為引,講述漁民老金在得知女兒金麗娜在日本喪命于旅店的壁櫥內,便回到國內追查兇手——娜娜的男友李苗苗的故事。

《涉過憤怒的海》具有視覺刺激的是兩位家長分別為保護孩子和為孩子討公道,碰撞出超強的情感戲。“我這輩子活個什麼?不就活個閨女嗎……我不弄他?!”面對女兒金麗娜身中十七刀的殘破屍體,老金在言語上傳遞出赤裸裸的憤怒。在尋仇的過程中,老金與李苗苗搏命追逐,與李苗苗的母親景嵐鬥智鬥勇,演員黃渤將一位父親為了女兒追兇的瘋狂演繹到極致。

《涉過憤怒的海》的海報上寫了“建議18歲以下觀眾慎看”的提示,因為影片涉及綁架、囚禁、殺人、鬥毆、追兇、以暴制暴,各種元素生猛,觀眾看完仿佛淋了一場“憤怒”的雨。但在“憤怒”情感的外殼下,影片直指原生家庭的痛與傷,更多講述的是“愛的教育”“愛與救贖”。

比如老金並非完全出於父愛而進行復仇,他首先為自己被剝奪了做父親的權利,甚至是丟了面子而感到憤怒,這些人物動機的細節散落在影片的細枝末節裏。當面對女兒的屍體無法控制地嘔吐時,他還得在心裏反覆提醒自己“那可是你親閨女啊,你得疼啊”;他酒醉後對日本警官吐露心聲,“她是我老金的閨女,她被殺了是我的笑話”;當他發現女兒有不為自己所知的一面,他又開始在心裏懷疑女兒……在這些細節鋪墊下,觀眾可以看出老金為女兒復仇的動機更像是為了出一口氣。

由演員周迅飾演的李苗苗母親景嵐,則呈現出一種對兒子無底線的溺愛。為了包庇兒子,她想偷偷送李苗苗出國避風頭,面對兒子可能犯罪的事實,她先是向老金假裝認錯,“如果真是他殺了人,他就該死”,緊接著露出嘲諷,“可你砍不著他”。影片中兩個家庭之間你追我逃的撕扯,滿溢著憤怒與痛苦。

憤怒只是表像

電影《涉過憤怒的海》上映前用“憤怒”的情緒作為行銷點,因為海報上赤裸裸的“極限尺度,年度狠片”的宣傳語,不少人將《涉過憤怒的海》看作一部復仇片。但當觀眾懷著獵奇心態走進影院後發現,其實影片裏關於家庭、撫養、心理健康等相關問題的呈現,才是該片最大的看點,故事背後的深層意義令觀眾走出影院依舊沉思,這得益於導演曹保平善於用情緒包裹現實進行表達,呈現了憤怒圍裹下的人性。

此前曹保平執導的《光榮的憤怒》(2006年上映)將怒火放在“好人和壞人”之間,講述了一場憤怒的抗爭;執導的《狗十三》(2013年上映)將怒火引向成人世界,講述原生家庭之傷;《烈日灼心》(2015年上映)則將怒火朝向三個烈性男人,將暴力與親情交織,三人共同因為一個孩子寧願死而不茍活。這次《涉過憤怒的海》則是用一齣“父愛復仇”告訴觀眾“憤怒是多麼無能”——憤怒或許不是因愛而起,也不能彌補曾經缺失的愛。

在曹保平的鏡頭呈現中,“憤怒”的過程不是發泄情緒,而是更多地帶給人思考。比如電影《涉過憤怒的海》中,老金與景嵐兩位主角代表的就是兩種典型的父母形象,一位是忽視女兒的父親,一位是過分溺愛孩子的母親,這兩種極致的親子關係,也造成了李苗苗和金麗娜的性格問題。金麗娜極度渴望被愛,對愛的渴求、失愛的恐懼,已經呈現出一種病態心理,電影中她認為“愛就是要故意將雙手凍至冰冷,對方願意給自己暖手才行”,甚至“愛需要有痛感”,這都來源於她小時候不被父親重視和關愛的影響。李苗苗則被景嵐溺愛得有恃無恐,而且擅長偽裝。他會利用父母的心軟,達到阻止兩人離婚的目的;他會為了尋求母親再一次庇護,假裝委屈可憐,轉臉眼神又變得兇狠冰冷;他給街頭流浪漢的漢堡裏藏著硌牙的石子,送給妹妹的玩具中藏著毀容的液體,這些都是充滿惡意的行為。

影片中兩個孩子的成長,被一次次悲劇事件疊加,最終走向不可挽回的局面,在片尾出現一行字幕——“唯有父母之愛,是人一生最初與最終的‘安全島’”,如何進行“愛的教育”是影片最具現實意義的地方。(齊魯晚報 宋説)